时光抽奖 作品

第三百三十九章 控制外围战场(第2页)

 这样一来旗丁数量是多了,牛录也多了,白甲兵、红甲兵自然也多了......可是真正能打的白甲、红甲却不会同步增长。

 从老满洲牛录中选出来的白甲、红甲还是这么点人。

 而从蒙古、汉军、朝鲜牛录中选出来的白甲、红甲(火器兵),不过徒有其名而已。

 上了战场别说中央军骑兵了,就是辽镇的家丁骑兵他们也打不过啊!

 所以汇集到锦州以东的满清部队,就根本挡不住明军的家丁铁骑。

 因为他们的总数,还没有明军的家丁铁骑多!

 想当年李成梁称霸辽东的时候,手头也只有不到5000家丁。

 崇祯皇帝是皇帝嘛,还有汉人的文物可以倒卖,手上的资源当然不是李成梁能比的,一出手就是十万中央军骑兵。

 就在几年前,从锦州到山西南部,到山东南部,这么一大片区域之内,明朝实际拥有的野战骑兵,就一万多骑,堪堪不到两万。

 散布在面积可能高达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

 野战步兵四万出头。

 这就是明末真实的华东北部野战军家底。

 明末明军战兵的战斗力是绝对够的,不够的是人数!

 满洲人的史料太能吹了。即使是明朝晚期残存的兵部技术性工作文档仅残存的百不存一,还是揭露了满洲人的谎言。

 其实明朝末年,真正“满万不可敌”的,是明军骑兵,而不是满洲骑兵。

 这一点是现在把持国内明末和清朝历史研究的一群人所极力反对的。

 而历史上的明帝国拉胯就拉在,它还真特么从来做不到在任何一场明末会战中集结一万骑兵。如果真的能在明末集中一万明骑配合三万明军野战步兵的话,无论是八旗还是顺军都打不过它。而它就拉在,它做不到,只能葫芦娃救爷爷。

 明末战斗力排名其实是这样的,明朝正规军野战军>八旗兵>有城墙的明朝守兵(八旗可以用大炮打掉城垛或围困到缺粮)>顺军精锐>蒙古骑兵>无城墙明军守兵>无城墙顺军杂兵。

 但在规模上,八旗兵的集结能力远远>明朝野战军,机动性也是八旗兵更高。

 规模+机动性→八旗兵>明朝野战军。

 在当时那个冷热兵器混杂,战术任务复杂的年代,小农经济的明朝,完全原子化社会的明朝,培养一个合格的,被国家朝廷雇佣的野战兵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明末明军战力系统最大的问题是数量,而不是战斗力。

 这些精兵一旦损失之后,恢复起来周期非常漫长。

 现在在清朝的满文档,蒙文裆这些史料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发掘出很多激烈的,满蒙八旗兵以大人数优势围攻少量明军野战部队的记录。

 明末明军野战部队其实非常凶悍,往往以寡击众还能打死不少八旗将佐。而且并不一定需要是什么家丁,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