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抽奖 作品

第三百三十九章 控制外围战场

 而此时明清双方的骑兵都是走“杂活”路线的,没有欧洲战场上多见的专业化的冲击骑兵。

 明清都是一些除了炮兵、工兵的活干不了,其他只要属于陆军的活儿,他们全都能干的杂活骑兵......当然了,能不能把杂活干得比较精就两说了。

 而之所以会这样,当然也是东亚大陆战场的需求所决定的。东亚大陆太辽阔,而且战争的高发地区又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向交汇的长城沿线,这一线地形开阔,遍布草原、大漠。

 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杂活骑兵,就根本没办法在广阔的战场进行布署。而没有杂活骑兵去干侦查、搜索、传令、驱逐、追击、掩护等等的杂七杂八的工作,步兵就只能被动的守在一个个孤立的据点当中,一点用处也没有!

 所以昂贵且难以在广阔而复杂的战场上单独行动的重装骑兵,在东亚大陆就很难发展壮大了。适应性比较强,而且用途广泛的杂活骑兵,也就渐渐成为了骑兵的主流,甚至是一国军队的骨干主力。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清所倚仗的八旗兵,其实就是一支杂活骑兵。

 这个时代八旗兵的核心,就是每个牛录取10人的白甲兵和取40人的红甲兵,这些全都是武艺高强,而且马上马下、结阵游斗等各种战技战术全能的勇士!

 在崇祯皇帝的中央军骑兵出现之前,依靠这些精锐悍勇的白甲兵、红甲兵,八旗兵在大部分时候都能牢牢把握战场主动权。不仅可以进退自如,还能把敌人变成瞎子、聋子。

 在这种情况下取胜当然就比较容易了......战与不战的主动权在满清嘛,没把握不打就是了,余下的自然就是“战必胜”了。

 不过这种战斗力超强的白甲、红甲数量却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一个满洲八旗的牛录才有50个白甲和红甲。而满洲八旗的牛录总数也就200多个,每个牛录理论上能出50个白甲、红甲,总数也就一万多白甲、红甲。

 而这一万多人,才是八旗兵队真正的骨干!

 在崇祯皇帝出手夺取燕山和漠南草原之前,明军和满清八旗兵直接接触的战场非常有限。只有辽西走廊、金州半岛,以及皮岛附近这些地区存在接触。

 而且双方的接触并不频繁,大明一方除了毛文龙的军队之外,都不会主动出击。而满清这边也一直通过保留“缓冲区”,以减少双方的日常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一万多白甲、红甲完全够用。

 可是现在,由于中央军的出现,大明和满清接触的战线已经变得非常漫长。

 而且明军在建立燕、宁防线后,已经开始转守为攻,并且还发展出了非常扎手的“黑甲骑兵”。

 所以满洲八旗的一万多白甲、红甲兵根本就不够用了,而且也消耗不起!

 特别是在皇太极去华北送人头之后,满清的白甲红甲总数已经只有几千人了,就更不敢去明军交战。

 因此以豪格就不得不扩大满清的旗人队伍,一口气扩编出了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朝鲜和外藩蒙古四盟,将八旗变成了一大堆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