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抽奖 作品

第二百八十六章 什么?大明也有非暴力不合作?(第2页)

 一般左派圣母还有老改的机会,但崇祯皇帝为了追求效率,都给抓去灭了九族!

 而不吃猪肉和崇祯皇帝作对,现在被杀了上千万,整个民族马上就要不存在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怎么造反?

 所以这些土司就决定暂时退缩,先寻求自治,然后再想办法独立。

 不过到现在,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土司们搞清楚了“北京之乱”的真相,原来崇祯皇帝并没有那么凶,把左派圣母杀的血流成河这件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不过是都给流放到海南岛去了。

 而剩下的真正进入四川的明军看上去也不是很凶,他们军纪森严,对地方秋毫无犯,似乎比原来的明军还讲道理。

 不过真正促使土司们重新举起斗争大旗的,还是崇祯皇帝的同化政策!

 真要让崇祯皇帝这么同化下去,他们还怎么维持自己的利益?

 而他们似乎也摸清楚了崇祯皇帝的路数,表面上看,只要不是直接造反,崇祯皇帝还是以安抚为主(西北汉人)。

 反过来,一旦造反,哪怕是皇太极,也要直接处决。

 所以他们就准备非暴力不合作了。

 只是他们从来没有想明白一件事,崇祯皇帝对汉人是尽力安抚和拉拢,但对付蛮夷,可就是重拳出击了!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点——“精英阶级没有祖国”这句话,放在没有现代民族主义的古代,其实比放在后世更加贴合现实。

 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近现代,精英阶级只要是能够维持自身的利益和反动特权,是可以和外部势力合作的。

 蒙古高原的游牧和白山黑水的渔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口少,但是兵多!

 往往几十万人口就能爆出几万机动之兵,而很多大一统王朝长期维持的机动之兵其实也就那十几二十万。

 几万机动作战的力量,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可以影响局势的力量,而不多的人口,则意味着“可以喂饱”,不会触动这些反动地主的根基。

 历史上也确实是如此,蒙元和满清,因为自身体量不足,需要把大量权力让渡給汉族豪强。因此,说元清是少数民族政权其实不算贴切,元清应该是“蛮族—汉奸联合体“政权。

 “论吃酒战”的核心观点其实包含着一个很朴素的逻辑——势力大的玩死势力小的。全文用了很大篇幅论证了“中方为什么是势力大的一方”,而不是什么游击战必胜。

 按照“势大的玩死势小“的这一观点,汉奸地主+蛮族的利益共同体,论势力>讲究华夷之辩的良心地主+流民,那么自然是前者通过持久战打败后者了。

 相比之下呢,倭寇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地主阶级知道倭寇是喂不饱的,倭寇当时有六千万人口,就是把中国的地主和富农都杀光,也找不出六千万个“人上人“的缺额。

 这意味着抗日战争是一场大方向上所有阶级一致对外的战争。

 那么倭寇有没有办法只喂饱少数精英,而不管绝大多数倭寇底层呢?

 答案是:不可能做到。

 因为倭寇奉行的是fxs主义,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为倭寇换来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但也使得所有倭寇国民都成为了“侵华”这个超级项目的股东。

 佐友们津津乐道的所谓“倭寇国内的反战情绪”,更像是股东们因为长期得不到分红而发动的罢工运动。

 这也是倭寇的文艺作品普遍更喜欢“不反战,反战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