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汉城。
大明朝在朝鲜的高官,现在都已经集中过了,一起参加今天的会议了。
在这座小小的王宫里面,一众明军将领纷纷看着地图上的倭寇出神。
如今驱逐鞑虏的任务已经完成,虽然朝鲜人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鞑虏已经被赶回了鸭绿江以北,而现在威胁朝鲜的,就是传说中的倭寇。
“总督大人,我们的人已经掌握了确切消息,倭寇趁着野猪皮攻打朝鲜的当口,偷偷的向野猪皮派出了使者,据说还达成了什么两家合力,逼着大明从朝鲜退出的条约。
据悉,倭寇最近一段时间还将向草梁馆增兵,准备向大明施压!”
西厂朝鲜办事处的人员,现在正在向朝鲜总督杨镐报告倭寇入侵阴谋,不得不说,现在的西厂办事效率就是高!
不仅查明了倭寇在草梁城内的人数,还探明了他们和野猪皮联络的内容。
可惜豪格的八旗兵不经打,扛不住伤亡直接就撤退了,让倭寇的打算落了空。
所以杨镐听完报告之后,直接就开口:“倭寇虽然学了一点中华文明之皮毛,但骨子里面还是蛮夷。蛮夷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万历年间他们就曾经两度大举入寇,不仅让朝鲜元气大伤,还使得我大明辽镇精锐折损过多,还不得不放松了对建州女真的压制,努尔哈赤也因此得以崛起并做大!
现在倭寇又想故伎重演,通过入侵朝鲜拖住大明,不让大明收复辽东,一统天下,实在可恶之极。
这等恶贼,我大明岂可放过?必须得严加痛剿,使其犁庭扫穴,彻彻底底的消灭倭寇的威胁!”
众人一听,差点笑了出来,别人说这句话还好,杨镐说这句话可就太搞笑了!
毕竟杨镐自己就是万历援朝和萨尔浒之战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在甩锅,或者说为万历皇帝辩经这方面,还真的挺强的!
而大明方面有两个很流行但错误的认知:东征明军都是全国选拔的精锐。
其实读读负责第一次入朝募集兵马的明军经略宋应昌写的《复国要编》就知道了:
由于选拔东征士兵时宋应昌就考虑到:“防虏之兵不敢一时遽东”,所以“调遣者皆腹里兵马”,相比一线士兵本身质量就要差一些。而各镇边将、地方官又以“防虏”为名进行推诿,将精兵藏匿,用老弱充数,导致最终选拔结果不甚理想,辽镇唇亡齿寒最为出力,调出精兵七千,蓟镇强弱间半,真、保、宣、大则“皆庸贩之徒”,最终东征明军三万八千多人中“内多疲弱不堪”,“临阵所选精锐不过二万”。
另一个很广泛的但错误的认知:中日之间交战了七年。
这是把万历援朝战争误导成一场连续的不间断的战争,实际援朝战争是由壬辰倭乱(明军第一次援朝之役),以及丁酉再乱(明军第二次援朝之役)两场战争组成(日本分别称为文禄、庆长之役),而两场倭乱之间,有长达四年的间隔。捋一捋战争进程就会发现明军和日军实际交战时间很短,七年之间大部分时间都在议和扯皮,中日双方实际交战时间就是壬辰倭乱中的1592年7月,1593年1-6月,以及丁酉再乱中的1597年8月至1598年12月,只有两年左右。
中、朝共同的认识是:日本步兵很精锐,擅长刀剑肉搏以及火绳枪,但野战往往不是蓟辽骑兵的对手。甚至以往骁勇善战、死战不退的日军精锐,在骑兵前都难以保持勇气迅速溃逃。
而明朝骑兵对付日军主要靠三眼枪弓马骑射,近处用刀剑鞭锏砍杀,碧蹄馆之战,提到过明军腰刀由于单手持握,长度较短,不及日本惯用的双手长刀,导致骑兵陷入泥泞后在马上和日本步兵短兵搏战时陷入了劣势,事后总结,对付日军短兵搏战要用“长枪大剑”,碧蹄馆明军总共阵亡二百多人,也斩获了二百多个日军首级,日军具体损伤比明军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