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抽奖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五章 文的还是武的?(第2页)

 稷山之战时,提到日军则是“中箭被棍死”,可见明军应该是装备了鞭锏之类的钝器应对近战。此战明军斩获了31颗首级,朝鲜官员从前线明军士兵得到情报是日军被打死五六百人(俄而倭先放炮,唐兵一时跑马厮杀,交战良久,倭人中箭被棍死者,几至五六百,斩级三十余颗),后来审问日军战俘进一步证实,实际打死日军五百多人(到稷山地,爲天兵所殺死五百餘名)。打死500人才割取31首级,可知明代军功首级获取之难,至少要使敌军丢弃部分己方尸体败退并控制部分战场后才有机会割取。

 蔚山之

战时,甚至出现了更悬殊的交换比,在蔚山外围的交战中,明军一人不损,就斩获四百日军首级,明军整场战役斩获日军首级一千二百多级,而外围地区的野战就占了三分之一。

 按大河内秀元《阵中日记》记载,整个蔚山之役日军总共折损了一万八千多人,如果这个数字属实,那么恐怕蔚山战役初期在外围的野战,日军就损失了超过六千人,打出了堪比英法百年战争后期帕提战役法国重骑兵对英国步兵的交换比。即使最终攻打岛山失败未竟全功,整场战役交换比也超过了1:10。

 明朝因为允许“风闻奏事”不会被追责的缘故,往往会出现刻意夸大已方损失哗众取宠攻击政敌的现象。只有读一手的档案类史料才能得知具体细节。比如蔚山之役,丁应泰为了攻击杨镐就声称明军“丧师十万”,让在朝明军人均死了两次(实际上阵亡七百多,加上后续陆续伤病死的总共一千六百多人),二十多年后,杨镐由于打输了萨尔浒名声扫地,史官修神宗实录时也略过了杨镐和朝鲜人对蔚山的辩诬,完全采用了丁应泰的夸张说法,又被清人收录入明史,成了广泛认知。

 杨镐属于被污名化比较重的人物,蔚山顶多算是“未竟全功”,野战中痛打日军,攻陷了大部分倭寨,只剩下岛山未被攻下,光斩获的首级就超过千级,日军伤亡数量远高于明军,这还是明军顶着城防攻打的情况下取得的,战后日军前线将领联名上书丰臣秀吉要求收缩防线后撤。

 得益于骑兵强大的野战能力,靠骑兵击败日军基本成了明朝官员的共识。

 明军中戚继光系的步兵从实际表现来看应该是被高估了,按明、朝的记载,戚系步兵擅长并且装备了大量枪、炮,但在野战中对日军往往没有使用弓箭腰刀三眼铳的辽蓟骑兵有效。

 而杨镐自己为了辩经,直接开始强行构造了一个满清和倭寇联合的局面,这当然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

 真相就是摧毁明军是万历皇帝本人,而不是倭寇。

 不过现在毕竟是要打倭寇了,一众明军将领就假装不知道这件事。

 尚可爱就在旁边问道:“总督大人,您的意思是,以后就没有倭寇了?这,到底是文的还是武的?”

 是啊,这事可得说明白。

 文的办法肯定是有的,比方说在朝鲜,明军就是文明的天兵。(有罐头吃谁去抢朝鲜人的泡菜啊?)

 而武的办法肯定也是有的,皇太极都在战场上投降了,崇祯皇帝还不是给拉去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