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是敌人在这三地间活动?还是有什么战略部署?
都不是,是因为明朝规定“军令,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后乃给饷。”
也就是说,到这里驻守的第二天才开始发粮饷。所以文官们想,如果我们把军队在第二天到来之前,就进行调防是不是军队就不需要消耗粮食了?
就问牛不牛?这种操作,崇祯皇帝这种甲级战犯,以前玩游戏的时候都不敢太这么玩,怕部队直接哗变。
哪怕是填线师,崇祯皇帝都会给他们发点步枪,配上补给,不至于不把核心人口的人命不当命。
文官们敢在后金大军压境的时候直接在现实玩,就问牛不牛?
可怜张鸿功他们来了三天啥也没干又累又饿,就跑了三个马拉松。最后士兵们饿的受不了了直接哗变大掠京郊,挨户抢粮。
耿如杞和张鸿功被崇祯逮捕并处死。山西兵一哄而散,大部分加入了流贼。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些山西兵连饭都吃不上,一文钱的军饷都没有,还能硬抗三天不哗变,这士兵的素质相当可以啊。
真正操蛋的,就是大明的那些文官了。
虽然崇祯皇帝已经发了圣旨,改变了朱元璋定下的傻缺规定,要求部队抵达,各地必须马上提供军粮。
哪怕肉类不多,至少也要保障蔬菜和粮食不缺。
只是,崇祯皇帝的圣旨,在辽东,东江,大同,他的中央军和孙传庭的关陇明军这里非常好使,还有他现在直接控制的宣府这里非常好使之外,在别的地方,能有多好使,全靠下面的文官自觉。
对这些文官根本信不过的崇祯皇帝,干脆就不调动其他部队前来勤王了。
这不是满清的民族矛盾,纯粹就算大明的文官高层太过于畜生不当人。
哪怕有崇祯皇帝在后面杀杀杀,还发了各种圣旨,下面的文官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对付他们,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局面的。
而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手里就一定得有“大刀”和“阔斧”啊!
只有先干碎满清,崇祯皇帝才能抽出他的中央军教育教育这些文官,什么叫做“以德服人”!
既然放弃了地方军勤王,明军在北直隶,就只剩下三个野战集群。
李靖亲自指挥的中央军和大同明军凑成的天子野战集群,王在晋,赵率教指挥的蓟辽野战集群,一大群勋贵指挥的昌平混子集群(京营+昌平镇明军)。
除了这些明军野战集群,剩下卢象升指挥的明军防御集群,都缩在一个个城市里面,遵照崇祯皇帝的命令坚守待援。
这些明军防御的城市,可不容易攻下来。
里面的明军,火枪,炸药包,可是一点都不缺。
皇太极第一个遇到的硬骨头,就是崇祯皇帝火速提拔的阎应元!
历史上,这小子凭借一群老百姓,就能在江阴硬抗了满清八十多天,简直是打防守战的大师!
这等人才,必须火速提拔!
崇祯皇帝直接把他提拔成了明军的一个师长(两万人),给他配齐了武器和兵源,要求他坚守遵化县。
阎应元打开崇祯皇帝发过来的圣旨一看,上面就写了八个字:坚定守住,就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