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 作品

第三百七十二章 纪纲查案的霹雳手段!不走寻常路!(第2页)

 用霹雳手段,以最快的手段,侦破此案。 

 也好在陛下面前,好好露一手! 

 打定这个主意,他才先声夺人,不按寻常按步就班的法子来查案! 

 不过,纪纲心里清楚,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他还真不敢贸然大开杀戒。 

 否则局面将彻底失控,无法收拾。 

 话说回来,此刻知县和县尉的反应,恰恰印证了他心底的猜想。 

 这些人心里有鬼,才抗拒他的命令。 

 应该是想拖延时间,好给清溪的诈骗团伙及其家人通风报信。 

 不过,纪纲可不是那些只会埋头苦读、钻研学问的迂腐书生。 

 他自幼闯荡江湖,在江湖的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人性的阴暗面了如指掌。 

 说白了,他只要瞧一眼这些人的举动,就能猜出他们心里在盘算什么。 

 钱莫贪听到纪纲的话,惊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惶恐。 

 刑部的公文,他或许还能不当回事。 

 毕竟,与吴肃宁不同,他身为县令,并不直接受刑部管辖,自然也无需畏惧刑部的人。 

 在他看来,刑部权势再大,管不到自己头上,那也是白搭。 

 然而,当提及政务处发放的命令时,钱莫贪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如今陛下极少亲自明发谕旨,政务处代行诸多政事。 

 这封政务处的公文,几乎就等同于钦差的“任命书”,分量极重。 

 他可以对刑部的指令置若罔闻,却绝不敢公然违抗政务处的命令。 

 一念及此,钱莫贪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清溪县那些“人贩子”干的那些丧尽天良的勾当,他作为本地县令,又怎会没有耳闻? 

 但一来那些罪行都发生在外地,并未在清溪境内作案,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场哲学,他自然不愿插手过问。 

 二来,那些“人贩子”在外地赚得盆满钵满后,也有不少人将钱带回清溪,投资“家乡”。 

 清溪县的经济民生,反倒因此得到了改善。 

 比如,有的“人贩子”出资给清溪县所有孤寡老人发放养老的钱粮。 

 有的捐钱修路,方便百姓出行。 

 还有的捐款修建学堂、济养院,扶持当地教育与慈善事业。 

 对钱莫贪这个清溪县令而言,这些都成了他的“政绩”,是他日后得以提拔升迁的重要“资本”。 

 在他眼中,这些人能为自己带来好处,又何必去打击他们呢? 

 三来,倘若真的对这些“人贩子”动手,短时间内,清溪的治安不但不会好转,反而会急剧恶化。 

 这些“人贩子”在外地可都是心狠手辣,敢杀人放火的亡命之徒。 

 他们在家乡之所以表现得老实听话,不过是不想惹出麻烦,落得个无家可归的下场。 

 若是真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一旦如此,至少在短期内,清溪将陷入一片混乱,治安会迅速恶化。 

 对于他这个只是在清溪短暂任职的“流官”来说,这毫无益处。 

 毕竟,上面的人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原因导致治安恶化。 

 只要在你上任期间出了问题,那就是你的责任。 

 其四,衙门里的人,大多都收了那些“人贩子”的钱财,与他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他一个从外地调任来的县令,就算有心整治,也会困难重重,甚至根本无法成功。 

 毕竟,衙门里的衙役大多是本地人,盘根错节,关系复杂。 

 他一个“光杆”县令,若真向那些“人贩子”开战。 

 被别人想办法弄死,都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他自己也没抵挡住诱惑,收了那些“人贩子”的银钱。 

 他虽名叫“钱莫贪”,可实际上贪财起来毫不含糊,胃口极大。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钱莫贪自然不希望那些“人贩子”案发被捕。 

 吴肃宁看到钱莫贪被吓得失魂落魄的模样,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鄙夷,暗自骂道:这些读书人就是胆小如鼠,一点风浪都经不住,就被纪纲这几句话给吓住了?真是个窝囊废! 

 却全然忘了自己刚才面对纪纲时,同样也是惊慌失措,好不到哪儿去。 

 吴肃宁连忙上前一步,稳稳扶住他的胳膊,凑近其耳畔,压低声音说道:“大老爷,可千万别中了他的圈套。” 

 “就算他的印信都是真的,可他不先去省城福州,找省里的官员,却越级跑到咱们这小小的清溪县来。” 

 “没有上级官员陪同,咱们这小小的清溪县衙,哪敢轻易接待他这尊‘大佛’,又怎能断定他身份真假呢?” 

 “想要咱们承认他的身份,必须得上报府院、省台。” 

 “等确认无误后,咱们才能听从他的命令。” 

 说话间,吴肃宁不停地向钱莫贪使着眼色。 

 钱莫贪经他这么一提醒,瞬间回过神来。 

 他心里清楚,眼下这情况,不管对方身份是真是假,哪怕冒着彻底得罪的风险,也得尽量拖延时间,好让自己这边的人能出去通风报信,给清溪境内那些“人贩子”及其家人争取逃跑的机会。 

 所以,只要能找到一个借口,就一定得死死抓住。 

 想到此处,钱莫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抬手擦了擦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挺直腰杆,摆出一副官腔开口: 

 “吴县尉所言极是,我们这小县衙庙小容不下大菩萨,实在接待不了朝廷来的贵客。” 

 “这腰牌和印信的真假,只有省里的大人们才有资格验证真伪。” 

 “还请纪大人暂且在县衙歇息,下官这就派人快马加鞭,请省府派人前来核实身份。” 

 “若纪大人当真是朝廷派来的钦差,下官自当唯命是从。” 

 钱莫贪话音刚落,便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嗒嗒嗒”,由远及近。 

 紧接着,一阵马鸣声响起,隐隐约约还能听见有人从马背上跳下来的声音。 

 “呼啦啦”又是一阵脚步声。 

 不一会儿,外面闯进来几个身着官服、气喘吁吁的人。 

 领头的那人一边大口喘气,一边说道:“纪大人,您怎么跑得这么快呀?可把下官追得累死了!” 

 原来,纪纲从京师一路南下,先是到了福州,面见了巡抚、巡按以及按察使等人。 

 随后便婉拒了他们的盛情款待,连夜赶往清溪。 

 这可把福建省的一众官员急坏了。 

 他们还是头一回碰到这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钦差”。 

 福建按察使魏镇刑得知后,当即带着人马骑马一路追随。 

 本以为很快就能追上,没想到纪纲的马又快又不停歇,魏镇刑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累得快要散架了,才终于在第三天追上。 

 要知道,福州到清溪足足有六百余里地。 

 寻常的钦差,恐怕得走上十余日才能抵达。 

 钱莫贪、吴肃宁等人一见魏镇刑,刹那间脸色变得煞白。 

 他们当然认得这位福建省为官的按察使大人。 

 可怎么也没想到,竟会如此不巧,按察使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 

 这下可好,他们还能拿什么借口来搪塞呢? 

 纪纲斜眼瞥了魏镇刑一眼,慢悠悠地说道:“魏大人来得正好,清溪县令和清溪县尉说他们官小职微,不识得户部的公文,更分辨不出政务处的印信真伪,所以,对老子我的命令,抗命不从。” 

 “魏大人,您来仔细瞧瞧,告诉他们,老子我手中的印信究竟是真是假?” 

 “也让他们明白,老子我的命令,他们到底要不要听?” 

 魏镇刑接过印信,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在省城福州的时候,纪纲只出示了刑部的公文,这封政务处“便宜行事的特别命令”,却故意藏着没拿出来。 

 要不然,此刻追来的,可就不止他一个按察使了。 

 说不得连福建巡抚和巡按,都得快马加鞭跟着赶过来。 

 “大胆!竟敢不听钦差大人的命令,你们是嫌脑袋长在脖子上不舒服吗?”魏镇刑厉声呵斥道。 

 钱莫贪和吴肃宁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无奈,只得低头说道:“下官谨遵钦差大人之命!” 

 “那就全部拿下吧。”纪纲淡淡吩咐道,“清溪县衙里的人,就地关押在县衙,分别审讯。” 

 “若是清白之人,即刻释放,官复原职。” 

 “有嫌疑的,继续关押,直到查清楚为止。” 

 “一旦查出与‘人贩子’及盗贼有勾结之人,严惩不贷。” 

 说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分出一半人马,随我去查抄那些‘人贩子’的宅邸。” 

 魏镇刑闻言,吃了一惊,满脸疑惑地问道:“纪大人这前脚刚到清溪县衙,这么快就已经查清清溪的‘人贩子’藏在哪里了?” 

 他实在有些难以置信。 

 纪纲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老子我在来的路上,看到清溪县的豪宅一幢连着一幢,盖得那叫一个气派非凡。” 

 “可在别的地方,却没见到有如此之多的豪宅!” 

 “福建这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贫瘠之地,这些盖豪宅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老子我觉得,只要把那些豪宅里的人带到县衙,好好查一查、审一审,就什么都清楚了。” 

 “若是清白做生意赚来的钱,自然不会冤枉他们,问完话之后,就客客气气地送他们回家。” 

 “但倘若赚的是昧良心的黑心钱,那就别怪老子我不客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