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车里喝酒 作品

第218章 贾赦贾敬再相见(第2页)

 贾赦点了点头,但随即又皱起眉头:“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保证万无一失啊。万一朝廷那边已经有所察觉,我们该如何应对?”

 贾敬长叹一声,说道:“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我们贾家世代为官,在朝中也有一些人脉,我会想办法打探消息,看看能不能从中周旋。只是……”贾敬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若是真的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我们贾家恐怕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两人沉默良久,心中都充满了苦涩与无奈。曾经辉煌一时的贾府,如今却面临着如此巨大的危机,他们深知,这场暴风雨,恐怕才刚刚开始。

 贾敬望着寺庙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暗暗祈祷,希望上天能再给贾家一次机会,让他们度过这场劫难。然而,他的心中却也明白,命运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就再也无法停下。

 在这寂静的深夜,铁槛寺内弥漫着一股压抑而沉重的气息。贾敬和贾赦二人,如同两只被困在牢笼中的困兽,在黑暗中挣扎,却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他们为贾府的将来担忧,却又无力改变这即将到来的命运。而此时的贾府,依旧沉浸在秦可卿去世的悲痛与混乱之中,却不知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向他们逼近……

 贾敬和贾赦二人在铁槛寺的禅房内,相对而坐,气氛凝重得如坠冰窖。贾敬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焦虑与绝望,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似踩在荆棘之上。贾赦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满心苦涩,贾家的未来就像被浓重的阴霾所笼罩,看不到一丝曙光。

 “如今这局面,该如何是好?”贾敬停下脚步,声音沙哑,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担忧,“秦可卿的事一旦败露,我们贾家便在劫难逃。”

 贾赦抬起头,眼神空洞,无奈地叹道:“府里的人嘴再严,也保不准有个疏漏,更何况那秦可卿身份特殊,背后又牵扯着忠义亲王……”

 话还未说完,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寺外传来。二人皆是一惊,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不安。还没等他们缓过神,禅房的门便被人用力推开,一个小沙弥满脸慌张地跑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气喘吁吁地说道:“二位老爷,太上皇的旨意到了!”

 贾敬和贾赦顿时瞪大了眼睛,心中又惊又疑。这深夜时分,太上皇突然降下旨意,究竟所为何事?

 “赦弟,你不要出去,你在此的消息不宜暴露。”说完贾敬,匆忙走出禅房。

 只见庭院中,一位身着华服的太监手持圣旨,神色庄重。贾敬见状,连忙跪地叩拜。

 太监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奉天承运,太上皇诏曰:贾敬一心向道,虔诚修行,其志可嘉,特赐金丹十枚,命其每日按时服用,以证道心。又念先荣国公贾代善,功勋卓着,为我朝社稷立下汗马功劳,今追封其为河东王,着贾敬主持诮礼,以祭奠英灵,弘扬国恩。钦此!”

 贾敬听了圣旨,心中又是一震。这旨意来得蹊跷,在这贾家丑事和秦可卿身世带来的危机时刻,太上皇却突然赐金丹、封王爵,实在让人捉摸不透。但皇命难违,二人只得谢恩领旨。

 待太监离去后,贾敬缓缓起身,手中紧紧握着那装着金丹的锦盒,心中五味杂陈。“这太上皇究竟是何用意?此时赐下金丹,又追封父亲,莫不是他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贾赦此时也显出身来,一脸疑惑地说:“这旨意来得太过突然,依我看,太上皇恐怕已经对我们贾家有所关注,只是不知是福是祸。”

 贾敬沉思片刻,说道:“不管怎样,这追封父亲为河东王,主持诮礼是眼下的大事。我们必须要办得风光体面,不能有丝毫差错,以免引起他人的怀疑。”

 “可秦可卿那边……”贾赦忧心忡忡地说。

 “先把秦可卿的事暂且放下,全力筹备诮礼。”贾敬神色凝重地说,“这诮礼关乎贾家的颜面和朝廷的恩宠,绝不能出任何纰漏。至于秦可卿的事,等过了这阵风头,再从长计议。”

 贾赦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依旧忐忑不安,但也只能听从贾敬的安排。

 回到铁槛寺的禅房后,贾敬将那装着金丹的锦盒放在桌上,仔细端详着。他心中清楚,这十枚金丹看似是太上皇的恩赐,实则更像是一把悬在贾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枚金丹都仿佛带着神秘的力量,既能带来希望,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这金丹,真的能如太上皇所说,助我证道心吗?还是说,这背后另有深意?”贾敬喃喃自语道。

 贾赦看着贾敬,劝慰道:“不管怎样,这也是太上皇的一番心意,我们且先遵旨行事。只是这诮礼的筹备,还需从速安排。”

 贾敬深吸一口气,说道:“你说得对。明日一早,你就回府,和珍儿、琏儿他们商议筹备诮礼的事。务必通知两府上下,全力以赴,不得有半点懈怠。”

 “那我这就回去。”贾赦起身告辞,临走前,他又回头看了一眼桌上的金丹,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这看似荣耀的恩旨背后,恐怕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而贾家的命运,也将在这一系列的变故中,被推向一个未知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