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裴炎竟然还站出来,声称和李贤想到了一起去,要一起努力的为范晔作传。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李贤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到,当帝后二人看到这部书,翻开第一个篇目,看到范晔两个大字的时候,他们脸上的表情该有多么的异彩纷呈了。
而这个时候,裴炎也终于开始他的长篇大论了。
这可是独家大长篇,一定要记住收藏啊!
“微臣以为,范晔之所以在自己编撰的巨著当中,一改前人的表、志模式,并不是他单人成篇所以精力不足,所以才疏忽了,而实际上,微臣以为,范晔他就是故意这样编排的。”
“故意的?”
“这怎么可能?”
“充其量,不过是范晔想要创出一种新的体例,所以才故意不按照前人的方式来编纂的!”郝处俊一把年纪,他的思维都已经形成了某种定式,他认定的事情,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反驳。
更何况,在他的眼里,裴炎不过是个小字辈,他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高谈阔论?
“我也支持
郝侍中。”王勃是不可避免的要和裴炎唱对台戏的。
虽然大家都是来参加后汉书的集注工作的,但是每个人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来到此地就是来点一个名,并不准备参与具体的讨论。
还有的人,那是准备出来压轴的。
所以,在讨论没有出结果之前,他是不可能出来表态的。
面对同侪的质疑,早有准备的裴炎,这一次倒是发挥了一点点风度。只见他神色怡然的反驳道:“范晔此人,文采斐然,也有家学渊源,所以,他著述的后汉书,确实是堪称瑰宝。”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该忘记,范晔为人忌刻,并不是个心胸宽广之人。”
“后汉书的整个编纂过程,都是在刘宋文帝当政期间,在刘宋这个短命王朝当中,文帝刘义隆算得上是有能力又比较长命的,自从他被权臣拥立,就安安稳稳的做了二十几年的皇帝。”
“这在南北朝乱世之中,是比较少见的,那么,作为宋文帝重用的大臣之一,范晔却很不满足,自认为以自己的家世,才学,应该能够做仆射,执掌朝纲才对。”
“可是,宋文帝仍然没有满足范晔的希望,于是,范晔便在志表这些关乎朝代具体事宜的地方故意省略,也算是他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故意耍的心机。”
竟然……还可以这样解释吗?
裴炎刚刚说完,众臣就愣在当场,几乎是同一时间,太子李贤也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虽是有那么一个瞬间的错愕,但是,那种疑惑很快就被李贤的新发现给掩盖了。
裴炎刚才的话,给李贤提了一个醒。
刘宋文帝,刘义隆!
是啊!这也是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人!
刘义隆是如何登上的帝位?
他可是被徐羡之、傅亮等朝廷重臣联手扶持上来的!
而在扶持刘义隆之前,这些大臣们又做了什么?
他们把刘宋战神刘裕的正经接班人,太子刘义符,后来也是正经的登上了皇位的年轻人给联合诛杀了!
对!
他们说,刘义符天天在皇城里舞刀弄枪,开赛船,开乞丐市场,总而言之,所行非法,他们宣称,刘义符脑子不正常,已经不堪做皇帝了,所以,不等他自己作死,他们几个大臣联合起来,就把刘义符做掉了!
是的!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不是皇帝自己作死,也不是后来掌握军政大权的,打算另外做皇帝的人执行的弑杀事件,而是几位企图掌控朝堂的权臣就把这件事给做了!
为了让自己喜欢的皇子做皇帝,为了可以扶持上来一个他们自认为可以被他们控制的傀儡,徐羡之、傅亮可是联手杀害了一位皇帝!
只是一位皇帝吗?
不!
还有和刘义符一样,以孔武有力著称的庐陵王刘义真,也被徐羡之专门派人杀害。
作为太子,李贤如此关注后汉书,关注这一段历史,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而这些大臣积极的参与后汉书的集注工作,他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
“裴令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我认为也是有点道理的。”
“在史家当中,范晔也算得上是一朵奇葩了,众位若有兴致也可以一边注释后汉书,一边研究一下范晔的生平,相信会有很多收获。”
“臣等遵命。”
为了有效的制止裴炎的胡说八道,张大安及时站了出来,带领群臣唱诵。
却在这时,李贤又看到了一个人。
看到这个人的脸,就让他心中的诡计蹭蹭的往外冒。
拦都拦不住。
“子安,后汉书中,皇后纪是很重要的一篇,也算是范晔的创新,我就把这个篇章交给你。”
“让你来勘定,如何?”
“太子殿下,皇后纪内容也不是很多,微臣一个人就可以统领,不需要王勃参与了!”一听说王勃要把这最精彩的一章拿走,裴炎立刻就跳出来了。
别人还都没有表态,身为主持人的裴炎就已经给否定了。
王勃根本就没有搭理他,而是面向了太子李贤。
“殿下的安排,你还想反驳吗?”
他裴炎是谁?
他不过是天后的狗腿一条,在李贤面前,最有面子的,自然还是他王勃,绝不可能是其他人!
之前还对太子亲自点名裴炎耿耿于怀的王勃,现在瞬间就支棱了起来!
王勃对裴炎,那是彻头彻尾的,完全的不屑。
而李贤利用的,也就是王勃的这份不屑的豪情。
“裴令,你已经做了主持人了,要统领全篇,不同的篇章当然要有不同的人来统领。”
“你就不要和子安争了。”
“可是……”
虽然李贤已经作为君的一方,发出了明确的命令,但是,裴炎还是很不服气。
李贤便用那种坚定而又不容置疑的眼神凝视着他,而说话的对象却又是王勃。
“子安,后汉书中,皇后纪的地位位置举足轻重,你可一定要好好表现,用心注释。”
“殿下放心,微臣必定不会辜负殿下的期望!”
皇后纪?
为什么总觉得,太子殿下一再提及这个,有些故意的成分呢?
东宫里的人确实是挺多的,可是,真正眼明心亮的人却并不多,但是,大理寺少卿狄仁杰,绝对算得上一个。
不对!
不对劲!
太子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把这个篇章分给王勃的!
有了王勃的这一波硬顶,局势已经彻底打开了!
于是,李贤稍微缓了缓,又看中了另外目标。
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总是被忽略?
不必担心!
太子已经看到你了!
“李尚书,你也不能推辞,我也有一篇要专门交给你。”
自从被排斥在三公之外,李敬玄的这一口气就一直缓不上来,好像是被彻底打傻了似的。
今天也是一样。
这样重要的会议,他居然一点精气神都没有,人是来了,却好像是行尸走肉一般。
一点都不热情。
一点都不积极。
看他这副没精打采的模样,人们肯定是无法把几个月之前那个意气风发的男人和现在的李敬玄拉起任何的联系。
然而……
一切的改变,只需要三个字!
“太子殿下,老臣在!”
太子的那一句话,就好像是一记重锤,皮卡一下就把李敬玄那混沌的精神给劈开了!
李尚书一个箭步上前,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众臣纷纷侧目:好家伙!
这位仁兄,居然还活着呢!
看到李敬玄恢复了斗志,李贤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嘛。
像是李尚书这样的人才,还有大用处呢!
怎么可以就此消沉下去呢?
“李尚书,我打算把列女传一节交给你主要注释。”
没错了!
太子就是别有用心!
虽然号称是帝后面前的当红人士,和太子殿下的关系也是莫逆无比,但是,到目前为止,竟然一个特别的安排都没有接到的,大理寺少卿狄仁杰,心中已经有了盘算。
就在刚才,那种预感还是隐隐约约的,不甚真切。
而现在,一切都好像是剥开了云雾,豁然开朗!
而前方的李敬玄,哪里会想那么多。
他只会点头点头再点头,什么列女传,烈男传,这个年头,有单独的编写,就是就是荣耀了。
还有什么好求的?
这就是特殊待遇!
这就是特别的身份地位的象征啊!
很好,很好。
任务都安排出去了,身为太子,虽然这部书最好还是要挂上他的大名,但是,李贤已经可以宣告自己彻底完成了任务。
我大唐的肱骨们!
放手一搏吧!
然而……
既然是个穿越的,李贤的身份就表明了,围绕着他的一切都不可能风平浪静。
很快,新的风波就又送上门了。
“太子殿下,接旨吧!”
就在李贤想要起身去做快乐的甩手大爷的时候,天皇身边的大太监来福就欣欣然的来到了东宫的门口。
不一会,他就被带进了崇教殿。
看到东宫内重臣云集,俨然一副小朝廷的样子,来福也是禁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很快,他的表情就变得非常凝重。
看到来福,李贤顿时就紧张
起来。
虽然大明宫中,帝后是一体的,但是呢,来福这位大太监,到底还是天皇李治的私人。
他来了,带来的,必定是李治的旨意。
哦吼!
这个阴人,又要找什么事?
太好了!
我盼的就是这个啊!
李贤立刻站起,带领群臣,恭敬等候着来福的宣布。
而来福,当他的目光和太子对上的那一刻,他的心就咯噔一下。
哎!
这样下去,可如何得了啊!
太子殿下,他是不是故意的?
该不该找个机会和太子谈一谈?
作为看着太子长大的一位老前辈,虽然一般情况下,来福是不喜欢多参与朝堂上的这些破事的。
可是,唯独是太子,还是令他放心不下。
“殿下,不必这么正式,老奴只是来传一个口谕。”
哦?
对啊!
刚才怎么没发现呢?
来福这么一提醒,李贤才注意到,就在这里老太监的手中,居然什么都没有!
难道,现在的李小九都已经想用嘴炮直接攻击了吗?
不管是什么炮,就尽管来吧!
突然之间,李贤意识到,来福看着他的眼神有些许的奇怪,甚至还有些一言难尽的意味。
这也很正常。
毕竟,就他干的这些事,哪一件都不像是想好好做这个太子的,作为一位比较体面的,忧国忧民的老太监。
年纪也不小了的来福,必然是有些为他担忧的。
“福公公,你就赶紧说吧!”
李贤一脸期待,来福也只能先把那些伤春悲秋的心情收收好。
认真的宣布:“圣人天后三日后就要去东都洛阳休养,朝廷之事,一以委以太子。”
“太子监国,特命黄门侍郎裴炎,侍中郝处俊共同辅佐。”
哦!
终于来了!
凌空而下的,为李贤特制的黑锅,应该是要一锤子落下来了!
听说了这个爆炸的消息,李贤非但没有感到惊奇也没有任何的慌乱。
反而十分坦然。
“儿臣(臣)领旨谢恩!”
臣?
哪里来的臣?
这是谁,竟敢抢本太子的戏?
是谁?
究竟是谁?
亲爱的太子殿下,难道,你都已经在这个大唐的朝廷混了这么长时间,对于这样的情况,你居然还有有疑问吗?
还能是谁?
看那脖子梗的好像大公鸡一样,眉毛胡子全都翘起来的傲慢得意模样,能够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找足存在感的,除了裴侍郎,还能有谁?
这能怨的了裴侍郎吗?
裴侍郎他只是一个人,他又不是神,监国辅佐这样的重任,现在落到了他的肩上,他能不兴奋吗?
你知道的,如果形势严峻一点,这样的安排就相当于是顾命大臣啊!
再看口谕的说法,那可是把裴炎的名字排在了郝处俊的前面!
来福追随李治多年,作为李治身边最重要的一位老太监,他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出错的。
必定是把李治的话,原原本本的都搬过来,一点更改都不敢有的。
天皇的心里有我!
我就是现在大唐朝廷上,最重要的一个人!
哼!
他算个xx!
裴炎的考虑确实是没错的,因为就在距离他不远处,老臣郝处俊已经投过来了恨恨的眼神。
不服气!
真的是很不服气!
论年纪,论资历,论官职,郝处俊哪一点不是都走在裴炎的前面,现在,怎么可以被放到后面呢?
虽然这只是一个宣布,不过是天皇口头一说,但仍然引发了老臣郝处俊的不满。
这就是一些文臣特性了。
时时都要争,事事都要争,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争个你死我活!
感谢太子殿下吧!
如果没有他,这些磨刀霍霍的文臣们,哪里有机会经常坐到一起,展示他们绝顶的内斗技艺呢?
老实说,论内斗,还要看大明朝的大臣,那功力,那烈度,绝对不是什么唐朝的大臣可以来碰瓷的。
虽然
大唐的大臣们,也时常受到朝堂纷争的裹挟,纷纷陨落,但是呢,严格来说,他们之间的斗争却并不是特别的激烈。
尤其是初唐时期,大臣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可以的,有的时候,是皇帝要和他们这些大臣掰手腕。
有的时候,皇帝也很喜欢任用酷吏和大臣们争斗,最为突出的,就是武媚娘。
可以说,做皇后时候的天后,那是天皇手里的一支枪,而做了皇帝的武媚娘,就需要几位大臣和她当年一样,可以给她作枪。
但除了个别酷吏,大臣们之间的关系还算是可以维持的,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唐承接的还是魏晋南北朝的余韵。
这个时候的很多大臣,也全都是属于同一个圈层,大唐的大臣的主要来源,还是从各个零散的大世家,中小世家中走出来。
那么,大家总还是要保持一点体面的。
内斗起来就没有那么激烈了。
然而,当然了,虽然内斗并不激烈,但是和皇帝陛下斗的精神却都很旺盛。
初唐时期,伴随着繁盛繁华的大唐风尚而来的,就是大唐皇室的血腥内斗。
每一次内斗,都不只是皇室族人自己的事,很多大臣也会被牵连其中,他们打着不同的旗号,在大唐境内掀起一次又一次的风暴。
而这一次,身为太子的李贤,又将要被卷进哪一场风暴当中呢?
肯定会从这一次的监国中来吧!
“狄卿,你有什么就尽管说好了,我说过,你我之间,没有秘密可言。”
当众臣纷纷退去,各回各家,李贤就把狄仁杰给拉住了。
对于他来说,既然狄仁杰来到自己的团队当中,他就必须要对狄公负责任。
而很显然,能够单独留下来,对于狄仁杰来说,也是个很重要的机会。
从刚才集体会议开始,李贤就已经看出,这位仁兄是疑惑满腹,只是碍于面子,没有立刻说出来罢了。
狄仁杰不是虚伪造作的人,既然留下了,他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不管太子接受不接受,那是他的事。
但是,说不说出来,却是狄仁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