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148章 贤儿,这个大唐可就交给你了!

 比如,日后,当李显最为宠爱的女儿李裹儿当上了皇太女之后,就开始殷切期待自己可以以皇太女的身份直接坐上皇帝之位。

 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皇太子可以接皇帝的班,皇太女自然也可以接皇帝的班。而这时,李显就会告诉她,皇太女不过是封来给她玩玩的。

 不过是个名头。

 等到李裹儿想要来接皇帝的班,她就会被告知,绝对不可能了。

 在韦皇后和李裹儿的双重重压之下,在这一点上,身为皇帝的李显都没有妥协。

 就可以看出,李显也是有底线的。

 并且,当涉及到底线的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也是寸步都不会后退的。

 也就是说,从日后李显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当他不准备让他的亲娘真的把权力都全部夺走的时候,就是他的亲娘辣手摧儿的时候!

 为了能够尽快的实现愿望,现任太子李贤也开始了下一步的自我奋斗。

 而另一边,在大明宫,蓬莱殿。

 天皇天后的阴谋也还远远没有到收手的时候。

 只是一部《后汉书》集注如何能够?

 这可是李贤自己出的招,如果他真的准备充分的话,那么,他对于这样的祸事最后如何破解,必定是已经早有预判。

 身为经验丰富的帝后夫妻,怎么可能让儿子反过来掌控他们呢?

 在这种情境之下,帝后再度携手,也是应有之义了。

 “圣人,你就没有想到什么好招数吗?”

 “不可能就任由贤儿胡闹,也不出招吧!”

 等到李治的心情终于平复下来,帝后坐在一起,一边用膳,一边就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坑儿计划。

 不得不说,能够投身成为李治和武媚娘的儿子,李贤也好,李显也好,都是别人千年难求的好运呐!

 这份运气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哇?

 会合起伙来一起坑害儿子的皇帝皇后,古今中外都加起来,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对来。

 武媚娘一开头,李治就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是自然了。”

 “怎么可能让他那么轻松就过关?”

 好啊好啊!

 正好天后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既然李治已经有了想法,武媚娘也就乐于静听其详了。

 “媚娘,我们也很久没到东都去了吧!”

 哦!

 东都!

 洛阳!

 这个地方确实是很久都没有去了。

 甚至,这个名称也是很久没有出现在帝后两个人的嘴里了。

 “圣人真的要去?”天后的情绪有些激动,这可是天后梦寐以求的好事!

 李治当然知道武媚娘高兴了。

 一直以来,帝后两人一年到头经常往返于两京之间的最大动力,就是天后。

 至于李治,他当然是喜欢游玩的。

 而且作为一个皇帝,李治可并不是那种喜欢经常呆在皇城里的,他也喜欢四处看看风景,轻松的游玩。

 但至于需不需要那么频繁,这就是天后决定的事情了,李治不过是满足妻子的愿望。

 经常陪同而已。

 “当然!”

 “你我二人结伴去洛阳,就把长安的这个摊子留给太子,看看他能搞出什么花样来!”

 “带上显,再带上旦儿,把他们都带上!”

 嚯!

 规模搞的那么大,能带的人都带上了。

 看起来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嘛!

 “不过,总要留个人看着点他!”

 “你说得对,那么,人选还是你来定?”

 这种略有些会脏手的事情,天皇自己就不太喜欢做了,一个顺水推舟,就把麻烦推给了武媚娘。

 这种事,武媚娘自然是当仁不让的。

 “这还用说,裴炎就可以了。”

 “裴炎?”

 “你还相信这个人?”

 李治很震惊“|他在宣政殿上面的表现,你难道没看到吗?朕还以为,你一定气死了,直接把他弃了,没想到,你居然还能搭理他。”

 武媚娘莞尔一笑:“圣人想多了,我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啊!”

 “相比朝堂上很多的伪君子,裴炎这个人还是可用的,至少,他在我的面前,不敢说谎。”

 “他也愿意向我透露太子那边的情况,他这样的人,比高智周那样的好用的多。”

 “提到高智周,朕还想起来了,裴炎怎么会给你推荐他?”

 “把他放到东宫,参加后汉书的集注事宜,朕倒是可以理解,高智周年老博学,应该还是可以起点作用。”

 “不过,你让他去东宫,所为的,肯定也不只是让他去编书吧!虽然以他的年纪,编书就是最适合他的差事了。”

 李治煞有介事的看着武媚娘,不让她把这个问题划过去,武媚娘也只得叹口气,交代部分实情了。

 嗯。

 放心。

 绝对不会全都交代的。

 只是一小部分。

 “圣人,我对高智周确实是不太喜欢的,不过,他这个人也有他的用处,至于他的用处嘛,现在还不能告诉圣人。”

 “总而言之,圣人放心吧,高智周是几朝老臣了,我也不会把他怎么样的。”

 “那就好。”

 “那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嗯嗯!

 要的就是这句话!

 有了李治的这句话,很多事情就可以自如的安排下去了。

 洛阳是要去的。

 但是,怎么去还是有区别的。

 天后怎么可能不做任何的布置,就任由李治去挖坑呢?

 帝后夫妻一向配合默契,你来挖坑,我就来填土。

 根本不需要任何的串通,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就足以将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

 这……

 就是实力!

 这……

 就是默契!

 …………

 东都洛阳,那可是令天后魂牵梦绕的地方。

 相比长安,实际上,武媚娘更喜欢东都洛阳,那里的风景更加秀美,那里的吃喝玩乐更加齐全。

 相比长安,洛阳是真正的娱乐之都,那里没有浓厚的政治氛围,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

 最关键的是,那里的宫殿现在修建的也十分完备了。居住条件非常的舒适。

 对于天后来讲,她更加看重的,却是洛阳的另一个功用。

 那就是新的都城的作用!

 如果天后想要另起炉灶,那么,她也需要一套自己的班子,一个自己的象征。

 长安?

 这个地方显然和李唐捆绑的过于严密,长安就代表了李唐,强盛辉煌的李唐的都城,理所当然的,就是长安。

 这种象征意味过于浓厚,这不是天后喜欢的。

 如果她要建立自己的王朝,她就需要一个新的象征,也要让这些李唐的忠臣明白,他们现在是在给天后武媚娘打工。

 他们已经不是李唐的人了!

 改朝换代了!

 天后手中的刀时刻紧握着,但是呢,她也很清楚,即便是她天天磨刀,天天开刀。

 可人是杀不完的。

 即便是她可以夺取更高等级的位置,但是,她麾下的这些人马,其主体也还是只能是现在站在朝堂上的这些人。

 武媚娘可以做到拔除尖刺,却并不能把整株花全都给彻底的推倒。

 所以,既保留李唐主体,又变换办公地点,就是应对现在局面最好的选择。

 而现在,针尖对麦芒的李治和李贤父子,正当人们都认为,他们的大战就要一触即发的时候,谁知,天皇李治竟然默默的就甩开手,奔去了洛阳!

 在不被很多人注意的角落里,历史的车轮又在默默的向前推动,而历史的齿轮,自然也是无法控制的继续扭合在一起。

 卷吧!

 卷吧!

 看看最后能把谁卷死!

 …………

 没过几天,各方势力就迅速行动了起来。

 既然是集注《后汉书》这样一部巨著,不论最后具体工作是由谁来承担,有一样是绕不过去的。

 那就是第一次集体会议。

 虽然这一类的集注工作,作为太子的李贤通常只是个挂名的领头人,并不负责实际工作。

 但是,即便是虚名,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也要拉着众位老臣表演一番。

 虽然号称是第一次集体会议,事关重大,却也有些人不打算给太子殿下面子。

 比如诸位老臣当中排行第一的刘仁轨老将军,就以年事已高,不善辞章为名,躺在家中

休息。

 位于皇城西内苑内的东宫境内,辰时才刚过,诸位大唐的能臣干吏就齐聚一堂。

 他们,似乎对这么多权贵聚集到东宫的殿堂里,和太子殿下混为一坛,甚至就在皇帝陛下的眼皮子底下聚会这件事完全无知无觉一样。

 早早开门迎客的太子李贤,如今正揣着手,笑吟吟的看着聚集到东宫里的人,越来越多。

 气氛越来越热闹。

 心中不知道有多么的得意。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这些人自己都不要命,我为什么还要顾惜他们的性命?

 既然大家都是亡命之徒,那就没有什么先来后到之分,东宫大门常打开,够胆你就来吧!

 小太监来顺来到李贤的身旁,低声说了几句,李贤便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刘将军确实年事已高,既然无法来亲自出席,就让他在府中安心休息。”

 “今日我们这里商谈的结果,最后也写一份呈报,到时候,送给刘将军看看就是了。”

 “乐城侯又不来?”

 “是啊,我早就算准了,他不会来。”

 “果不其然吧!”

 众人之中,就属许圉师郝处俊这一对舅甥讨论的声音是最大的,这也难怪。

 他们两个是近亲,现在又同在东宫挂名,这种出风头,讨论朝廷大事的时候,自然要互相帮腔。

 绝对不会让其他人把他们的风头都抢走。

 两人一唱一和,郝处俊也不是个好惹的。

 虽然平日里大家都是太子宾客,同属一个群体,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

 但是,背地里,可就不尽然了。

 站在这崇教殿大堂里的人,虽然也有和他们舅甥附和的,但是,毫无疑问,还是正经人居多。

 尤其是当中的一个人,他的表现实在是令人震惊!

 他……就是现在站在群臣队列最前面,超然于外的,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裴子隆!

 裴炎站在人群中间却又很巧妙的把自己和众人隔绝了开来,有那么半个身位的差距。

 他昂首挺胸,气势非凡,看起来比当初跟着李贤打赢了吐蕃人还要志气高昂。

 却也难怪。

 现在的裴侍郎可不是一般人了。

 他已经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是next level的人!

 当然不能和你们这些庸俗的人谈论同样的话题!

 虽然,明明,裴侍郎才是嘴巴最没有把门的,最喜欢议论别人是非的人之一。

 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次,他的表现还确实不错。

 围绕着刘仁轨的缺席,讨论声很快就沉寂了下去,众位大臣也不是那么没有眼力的人。

 对于自己的任务,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于是,嘴嗨了一阵过后,很快,他们就把目光都收回到了太子李贤的身上。

 看到他们猛地齐刷刷的停止了讨论,李贤还怪遗憾的。

 说啊!

 继续嗨啊!

 怎么不说了?

 还没听够呢!

 就在刚刚,李贤也算是体会到了父亲李小九做皇帝的爽点。

 所谓君臣,就是君是一个阵营,臣又是一个阵营。

 不管这位君主有多么的信任宠爱这位大臣,终究,君臣还是有别的。

 在大臣这个大群体之外,君主就是一个游离在外的局外人。

 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成为一个美滋滋的看戏者。

 就看着这些各怀鬼胎的大臣,在他的面前充分的表现自己的阴暗的心思。

 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样的剧情,真是百看不厌。

 不过,既然群臣都已经在等待着太子发话,李贤也只能把自己阴暗的爱好收一收。

 轻咳了几声,进入了正题。

 “诸位也都知道,我意欲集注后汉书,也是因为这部书确实很有研究的价值。范晔著书二十载,然而,因为所有的编纂工作都是由他一人完成的,所以,最后还是未能完本,可以说,这是后汉书的一大遗憾。”

 “但是,我想正是因为它没有完本,有这份遗憾,所以才让这部书在成书之后上百年来,依然争议不断。”

 “不瞒诸位,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书。”

 “闲来无事

,便经常读一读。”

 “与这部精妙华美的书一样,我对范晔这位作者也是极为感兴趣的。”

 “所以,诸位等等着我来安排任务,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诸位都是饱学之士,是圣人和天后精挑细选的得力助手,相信,有你们相助,集注的工作一定可以顺利开展。”

 “至于我本人,也就只有一个要求,在这部后汉书集注的开篇添加一篇作者范晔的传记,如何?”

 这种时候,作为主持的裴炎,自然是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站在大殿当中,拱手道:“微臣领命!”

 “这一部传记,就由微臣主笔。”

 裴炎说完,这件事就好像是定下来了似的,作为这一部后汉书集注的主持人,裴炎似乎对自己极有信心,甚至可以说是自信心爆棚了。

 他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想要谦虚一下的架势。

 完全就是唯我独尊,好像这件事就该他来做似的。

 他的这份厚脸皮,成功的收获了来自大唐第一笔杆子王勃的白眼一枚。

 又一枚。

 很多枚。

 “既是如此,不知裴侍郎主持这项工作,有什么计划吗?”

 “我们这些人可都等着裴侍郎差遣呢!”

 别人还愿意去装一装表面的体面和谐,不想一开始就和裴炎公开撕逼,至少,具体工作还没有开始,有些事情,当然是能藏就要藏一藏的了。

 可这是一般人的想法,年纪轻,脾气又傲的王勃才不会给裴炎这个脸面。

 裴炎的话音才刚落下,他的暴轰就开启了。

 裴炎一把年纪,自然也不是个好惹的。

 王勃才把事端挑起,他就立刻还击。

 “多谢子安关怀,老夫早就已经想好了计划。”

 “还正巧和太子殿下的想法合上了。”

 “微臣以为,作为一部史籍,后汉书与前代的很多史籍有诸多不同,而这不同的来源,或许正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哦?

 裴炎还真的有新鲜的见解吗?

 李贤倾身过来,开始认真了。

 实际上,李贤把范晔单独提出来,就是为了把自己的意图融入到他们的集注工作当中。

 别忘了,范晔此人最后大翻车,就是因为他打算谋反刘宋文帝,至于他是不是做成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在于,他确实是有实际行动的。

 相比莫名其妙的就被扣上了谋反罪名最后身死非命的陈郡谢灵运,范晔被文帝刘义隆搞死,并不冤枉。

 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也有这样的实际行动。

 那么,李贤作为后来人,只是选中了后汉书这部巨著进行集注,其实也不算太显眼。

 毕竟,后汉书确实是自从成书以来,就被史家们认为是非常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的一部书。

 同时也是一部有诸多缺憾的书,那么作为大唐帝国年富力强的太子,想要在文治上下点功夫,选中这部书,倒也没有说不过去。

 不过,李贤现在却又说,要给他的作者范晔专门写传记,这就很难评了。

 这不就是把范晔还给单独提出来,这不就是说明,李贤在推崇范晔的为人吗?

 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