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瑞 作品

第48章 盐政

 道光皇帝啊,那可真称得上是“固态保守”的典型代表人物啦!他就如同一个冥顽不灵、固执己见的老古董一般。想想看,海运这样一项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的好事儿,居然被他硬生生地废除掉了!这一举动可着实让当时极力主张推行海运的陶澍气恼不已啊!他心中的怒火简直如同一群脱缰野马般奔腾不息,而这些骏马还全都变成了让人抓狂的草泥马,疯狂地在他心头乱窜乱撞!

 然而,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幸运之神似乎总是偏爱那些时刻做好充分准备的人们。没过多久,陶澍便再次迎来了一个能够让他大展身手、展露卓越才华的绝佳机遇。这个新的机会犹如一道明亮的曙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他内心深处那团熊熊燃烧的壮志雄心之火。

 这次又会是什么情况呢?竟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三大政事之一的盐政!要知道,这盐政可是一个充满了利益与诱惑的领域,其中蕴含着无尽的财富和权力。尤其是在惩治非法私盐方面,陶澍此人可谓是有着独树一帜的方法和策略。

 为何他能如此得心应手呢?原因就在于那条闻名遐迩的大运河。这条运河恰好穿过我国最为重要的产盐之地——苏北盐场。在那个时期,扬州的盐商们简直就是如日中天,他们的财富多得令人咋舌,生活奢靡至极。

 如果你现在前往扬州游览一番,便能够亲眼目睹那些曾经属于大盐商和大盐枭的宅邸。像个园儿、刘园儿之类的园林建筑,无一不是美轮美奂、气势恢宏,其奢华程度堪比皇宫内苑。这些园子中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错落有致;假山怪石、奇花异草交相辉映。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主人家的富贵与权势。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这些盐商们是何等的风光无限!

 这些水手啊,在贩盐的过程中,那可就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地下组织,叫啥呢?青帮!这青帮啊,那可是厉害得很,对食盐市场那是实际控制,跟土皇帝似的。这社会稳定啊,跟他们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陶澍一看这架势,那还能坐视不管吗?只好硬着头皮,进行了一场严正改革,跟青帮来了场“大战”

 清朝那盐政啊,道光之前还用着明朝的纲盐法,就跟老顽固守着老规矩一样。这纲盐法咋说呢,就像是个“盐界拼多多”,盐商们拿着盐引去产地“拼单”领盐。结果呢,这拼着拼着,就拼出了几个“总商”大佬,他们跟官府那是称兄道弟,亦商亦官,帮着盐运使衙门收盐税,跟收保护费似的。

 后来啊,又冒出了些“窝商”,专门倒卖盐引,就像黄牛倒卖演唱会门票一样。还有“运商”,拿着盐引去买盐,然后到指定地方去卖,跟送外卖似的。更有“场商”,直接垄断盐场的产盐,跟土皇帝似的。这么一来,原本的纲盐法就被这些盐商们给“玩坏了”,国家垄断的盐业变成了盐商们的“私人订制”。

 这时候的盐运使衙门啊,就成了“总商”及其小弟们的“后台老板”,官商勾结,那场面,比电视剧还精彩。盐务官吏们对盐商们那是各种“敲诈勒索”,盐商们为了转嫁负担,就把盐价抬得跟天高似的。百姓们一看这盐价,那叫一个“望盐兴叹”,买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