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呀,他不但是皇帝的好会计、好秘书、好兄弟,而且还是皇帝上传下达、下情上通的好帮手呢!雍正皇帝常常鼓励中层官员,要多和十三爷联系联系。因为这老十三除了干正事,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负责把中层官员的小秘密传给雍正。有一回,雍正给河道总督齐苏勒的朱批回复里就说:“我晓得你跟怡亲王没啥来往,今天我命令你和他交接,这是朕的主意,你别怕哈!”意思就是告诉齐苏勒,是朕让你多和十三王爷接触的,不算拉帮结派。齐苏勒心里犯嘀咕:“得了吧,想当年你爹康熙还让索相和明相多来往呢,最后不也闹掰了嘛!”雍正一看,哟呵,总督大人不太放心啊。就又给他批示:“王公廉忠诚,是当代诸王大臣里的第一人,你知道的哈!”意思就是说你放一百个心,十三弟的为人,我信得过!这么一来,齐苏勒才放心地向十三爷靠拢。后来啊,雍正皇帝给好多大臣的朱批回复都有类似的话呢!
嘿,你们有啥事儿就跟十三爷讲呗。想咋交往咋交往,别担心那么多。就这样,老十三就变成皇上和官员们交流的桥梁啦。另外呢,十三爷还管着汉旗侍卫统领、圆明园八旗禁军的补给,还有养心殿的物资,连雍正皇陵的修建都有他的份儿呢。那十三爷对雍正皇帝这么上心,雍正帝对他肯定也不一般啊,咱就说除了封王之外哈。雍正四年的时候,还亲自写了个八字匾额送给老十三呢,这八个字儿啊,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而且雍正皇帝还专门跟王公大臣解释了呢。说我这十三弟啊,那可是忠心耿耿,公而忘私,把国事当成家事一样,处理得那叫一个妥帖,能替朕分忧,不让朕操心。
因为雍正是中国历史中疑心非常重、也许仅次于朱元璋的皇帝。十三爷和雍正有这么一层关系,十三爷的生母去世很早,随后交由雍正的母亲德妃抚养。两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十三爷从小就跟雍正比较投缘,结果,雍正反而跟自已亲弟弟允禵的关系反倒不是那么亲近。很早的时候,十三爷就跟定了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四哥,这才是他稳坐雍正朝二把手的真正原因。后来,在所有的政治风波中,他都坚定地站在雍正这边。康熙在位的时候,十三爷没有被封为亲王。雍正即位后,立即封他为亲王,总理事务。十三爷这个人很聪明,他不像年羹尧和隆科多那样,受重用之后反而更加谨慎,竭力辅佐雍正。他实在太了解雍正,他知道这是他自我保存的唯一办法,雍正这个人冷酷无情,一旦你侵犯了他的权威,亲兄弟也杀。
打从一开始呀,十三爷就一门心思只想做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亲王。雍正刚即位那会子,一口气立了四个辅政大臣,头一个就是十三爷,第二个是隆科多,第三个是允禩,第四个是允禩的跟班马齐。这四个人里头,雍正能信得过的也就只有十三爷啦。隆科多呢,那可是帮着雍正登上皇位的大功臣,在当时的情形下,雍正不得不拉拢着点。至于允禩嘛,他的党羽众多,雍正提拔他也是为了稳住大局。后来雍正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就说了:“刚开始辅政的时候,阿齐那那家伙心怀不轨,扰乱国家,隆科多呢又仗着自已的功劳作威作福。实际上呀,只有怡亲王一个人在那稳稳地站着,镇住了场面,才让那些奸诈邪恶的人没法得逞。”
十三爷这个人是非常会做人的。雍正考虑到他平时非常节俭,援引康熙年间分封亲王每人每年二十三万银两的例子,给他二十三万银两。他坚决不肯接受,雍正再三颁发谕旨给他,他不得已接受了其中十三万两,余下的十万两说什么也不肯要。雍正另行施恩,准备扩充他的警卫队,他也坚决不接受。后来,雍正又要增加他的待遇,他又不接受。雍正在心里感慨:真是个好弟弟啊!这两兄弟在治国方面配合得非常默契,雍正是个很难相处的人,之所以有这种配合,跟十三爷的智慧是分不开的。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让十三爷为自已寻找墓地,雍正信佛,相信灵魂不灭,所以对建造陵寝格外重视。他想找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这种事只能交给十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