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漫漫河西路

 【然而,归义军信使带来的消息只能让长安为此欣喜一番,朝廷也是如此,只能给你面子上的鼓励。 

 但毕竟瓜沙二州虽然光复,但对唐庭来说实在是鞭长莫及。这两州位于被吐蕃占据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相隔数千里。 

 对于唐宣宗而言,更是兵马粮草钱两都不可能有的,只能给你口头上的赞赏罢了。 

 信使一行人最后还是没有留在长安,他们最后看了眼这个曾经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毅然决然的带着朝廷送来的“赞美”离开了,他们要回到沙州去,那里有他们所忠诚的将军。】 

 杜如晦:“这也正常,当时的大唐应该早就步入到了举步维艰的境界了,只是光复了瓜沙二州,对于朝廷而言,除开粮草兵马用度外,就实行有效统治也是鞭长莫及啊!” 

 长孙无忌哼道:“这也不是他们近百年不能再次收复河西的理由!” 

 “小太宗!”李世民:“朕若是若他这样,都被自己给气死了。” 

 “就这般本事也好意思称小太宗?贞观政要里的朕就是这样治国的吗?” 

 “孽障!” 

 【再说张议潮送走信使后,迟迟等不到朝廷共同打击吐蕃,光复河西的消息。 

 虽然朝廷不看好他,但张仪潮偏偏最争气! 

 他开始立足沙州,整顿军队,发展生产,很快沙洲的军力就壮大起来。 

 接着他又以沙州为根据地,趁着吐蕃军被打蒙,率领精锐部队继续进攻河西其它被吐蕃占领的城市。 

 在河西民众的积极支持下,收复国土的战争顺利进展,先是收复了甘州和肃州,第二年又收复了伊州。 

 851年起,张议潮指挥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继续横扫从新疆哈密到青海乐都,原本属于唐朝的河西广大地区。 

 沙州、瓜州、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廓州、岷州等十一州相继光复。 

 张议潮再次派遣其兄张议潭等人前往长安向朝廷告捷,并献上已经收复的十一个州郡的地图和户籍册。 

 河西光复的喜讯轰动了长安,欢欣鼓舞的民众涌上街头,夹道迎接这支风尘仆仆的信使队伍。 

 唐宣宗情不自禁地赞叹:“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 

 他下诏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统领十一州。 

 至此,除凉州外,陷落吐蕃近百年的河西重新回归唐朝。 

 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张义潮组织了一支训练有素,勇敢善战的7000人精锐部队。 

 其中有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兵士,甚至有一批蕃汉僧兵。 

 在他的侄子张淮深等猛将率领下,开始征讨被吐蕃强占近百年的凉州,要拔除这个横亘在河西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钉子。 

 经过长达3年的血战,861年3月终于全歼近万名吐蕃守军,攻克最后的失地重镇凉州。 

 至此,沦陷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全部收复,河西走廊恢复畅通。 

 当时有人赞扬张议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张议潮率河西诸州来归,唐朝无暇接手,遂将河西托付给他,给了归义军高度的行政自由。 

 张议潮身兼数职,继续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发展生产,稳定河西局势。 

 同时,他重建唐制,传播汉人文化,终于使: 

 “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张议潮继续扩大战果,率领由汉、吐蕃、回鹘、党项、羌等各民族士兵组成的数万骑兵挥师西进,远征吐蕃占领下的西域大唐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