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抽奖 作品

第三百四十章 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第2页)

 要知道毕竟当年的李成梁手下也就是五千家丁,而且还分散在各个地方,不能集中使用。

 要是李成林手下那五千家丁还在,努尔哈赤是不敢造反的!

 现在辽镇手上居然足足准备了两万多家丁铁骑和两万骑兵,这对于八旗兵来说简直是太要命了。

 因为八旗兵从没有打赢过和家丁铁骑在同等规模下的战斗!

 从来都没有!

 也只有少量的白甲兵能和明军的家丁打个四六开,没办法,在肉搏方面明军家丁确实要略强于满清八旗白甲兵。

 但八旗兵比明军中拿空饷的士兵战斗力强,每次都能以多打少,这才能打赢。

 八旗兵总体来看,就是和明军同一水平的军队。

 但是交战规模长期处于兵力优势和畜力优势状态。

 另外明朝作为大中央集权制的,职业官僚当家管事的老帝国。

 对比八旗系统,有两大劣势。

 第一,层级太繁复,组织结构不扁平。而八旗集团相对扁平化。

 第二就是,八旗集团虽然是关外落后的近藩少数民族集团,但也是女真贵族之间存在百年级别联姻和亲缘关系的。

 尤其努尔哈赤本人这种,拥有比明军任何一位大将,文官统帅,都更加庞大和更加私人化的私人工作支持团队。

 因为他在长期的女真兼并战争中,要面对的复杂工作环境和内容,需要这种私人工作支持团队。

 两项优势结合,就会让八旗集团在战争决策效率上远胜于北京朝廷。

 但就战斗力来说,八旗兵绝对没有满遗们一贯吹嘘的那样神奇。

 甚至就骑兵来说,可以认为八旗的精锐骑兵战斗力比明军精锐骑兵稍逊一筹。

 祖大寿,吴襄,吴三桂,曹文诏,曹变蛟等明军将领都有过暴打同规模八旗兵的战绩。

 但八旗兵数量确实基本碾压明军参战兵团。

 八旗夺取中国天下的过程,在军事技战术角度来说,主要是依靠机动性,规模性优势。

 还有就是一边接受传统关内官僚建制改造的同时,通过跑马圈地达成微妙平衡的能力。

 皇太极时期能打赢明军的前提是,明军的战兵本来在规模上就只是勉勉强强对的上八旗。

 然后在辽西走廊的补给能力并不对八旗占优,马匹数量处于绝对下风,才会被皇太极打赢。

 皇太极时代,八旗兵几千人规模的野战一样输过,而且还不少。

 他们赢的主要是耗时比较长的会战,尤其是包含围城内容在内的会战。

 尤其是锦州以外区域,八旗在辽河流域的奴隶制畜牧业+朝鲜狗腿子供应+借辽左蒙古买明朝走私口粮这方面的保障能力合起来超过了明朝从江淮经运河北上的补给能力。

 所以目前明军的防线只能到锦州,没法继续前进了,因为没粮食,没补给,士兵不吃饭会饿死的。

 明军骑兵击败人数多于自己的八旗骑兵,是常态来的。

 但是明军骑兵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