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把税收和进士、举人名额挂钩的路数还真是挺奸恶的,这摆明就是要调动下面的士大夫和商人、勋贵斗争,同时也挑拨各省各府士大夫之间的关系。
因为崇祯皇帝的进士,其实和后世的高考差不多,但是比后世的高考更公平。
每个省都有一个基础名额,不能少于这个数目。
至于可以多出来多少,就要和这个省的纳税,服兵役,出劳力三者互相挂钩。
比方说沿海各省,经济实力都比较强,那么就多纳税。
西北各省,穷得掉渣,但是能打,那么就给崇祯皇帝交血税。
中原各省,人力富裕,那么就跟着崇祯皇帝去铺桥修路。
总之,各个省份都对国家做出贡献,国家再庇护各个省份,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一种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
决不能再出现朱元璋时代一个江西省垄断天下进士,还说其他各省汉人都是反贼的事情!
这可太破坏汉人内部的公平了!
比方说,再来一次只有江西省的学生才可以考公,其他各省的汉人水平太差,对国家不忠诚,这让其他省份的汉人要怎么想?
他们能答应?
这么说吧,朱元璋掀起的所有大案,崇祯皇帝都有微词,唯独南北榜案,崇祯皇帝的评价是这帮人死有余辜。
纯是那些官员太蠢了,作大死。
春榜一个北方人不录已经很离谱了,皇帝要求复查,增录几个北方举子好平息事态,这群傻子居然坚持一个不录。
已经录了的51个南方人不变,额外加几个北方人,多好的事,朱元璋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12个人的调查组,每人增补一个或两个北方举子,最多也不过共录取75人,安排职位还不简单吗,就算是今年朝廷开恩了,肯定是皇帝、北方举子、南方举子都能接受的结果,唯独春榜主考官面子不好看。
实际上夏榜朱元璋改成了六十一人录取,正说明多录几个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一定要南北平衡。
这群蠢货,硬生生把自己作死了,还连累南方中榜的举子集体玩完。
既然你们那么刚,朱元璋夏榜直接全是北方人,还敢玩吗?
朱元璋一开始就只要求你们平衡一下而已,非得在死亡边缘疯狂试探,还说什么“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菲”。
看看夏榜就知道,皇帝并不认为这单纯是考生学术水平问题,全录北方人难道就成唯才是举了?被砍了的南方举子里面真的都没真才实学?
帮亲戚朋友一下,收点好处什么的,历届科举都会有,朱元璋也明白,但凡事都要有度。关键是皇帝都特别开恩,打算多给几个名额大家都开心了,还要打皇帝脸。
这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江西的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在当时确实是个实际情况,甚至可以说,这一科的江西士子,搞不好还真比北方人文章强一大截。
然后呢?就光录取江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