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建立在这么一套逻辑框架内:统治的目的是为了获益,而获益必须建立在统治收益大于统治成本的前提下,因此只要能够抬升统治成本,拉低统治收益,迫使敌人入不敷出,那么敌人的统治必然会难以为继,继而因为无利可图而放弃统治,最终实现战争目的。
人类历史上几次比较成功比较著名的治安战其实都没有造成太大的杀伤,比如抗战期间的华北治安战,比如阿富汗对抗英苏美的三次治安战,比如伊朗传奇英雄苏莱曼尼将军经略两河的什叶派之弧,再比如越战期间黎笋在南越领导的敌后战线,甚至北美独立战争也有鲜明的治安战色彩,这些战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造成的杀伤并不算多,而且代价极大,但都对敌方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阿富汗,塔利班抵抗了美国人20年,这20年总共也就击毙了2000多美军,平均一年也就一百来人,这个伤亡更是微乎其微。
更不用说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的屠戮了,所谓会逃跑的是越共,不会逃跑的是训练有素的越共,地毯式轰炸,橙剂,放火烧山策略,可以说是能上的招数全都上了,美军在越南也就阵亡5万多人,但越南方面的死伤已经多到不可计数的地步了。
可以这么说,从传统战争的伤亡交换比角度来看,治安战是非常不划算的,但这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比如华北治安战,八路军和游击队对日军的进攻很多时候其实是代价惨重,伤亡极大,乃至从交换比的角度来看得不偿失的,但经年累月这么折腾的结果是,战争后期,日军已经到了离开据点外出活动要给八路军交过路费,下乡买粮要经八路军的手的地步了。
印度也一样,到了英国殖民印度后期,英国人比印度自己还要积极的推动印度独立,英国议会甚至多次因为印度独立进程迟缓而大发雷霆,反复派遣代表团前往印度催促印度加快独立,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统治,这完全是包袱,是负债,英国人急于把包袱给甩出去。
治安战的作用,就是通过无休无止抵抗行为,最大限度破坏敌占区的社会经济活动,瓦解其统治秩序,使敌方的统治行为入不敷出,占领的越多,亏本的越多,最终放弃统治。
在这种行为逻辑下,抵抗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抵抗本身才最重要,因为只要发生了抵抗,社会经济活动就自然遭到了破坏,统治秩序就自然受到了松动,拉高统治成本,压低统治收益的目的就达成了,至于打死了几个敌人,那算是彩头,摸到了算运气好,摸不到也没啥。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本质上就是这个逻辑。
明军之所以会退出越南,本质是疟疾太强,明军根本抵抗不了疟疾。
生一次病,几百上千的精锐就报销了。
再次一次,又报销几千精锐。
而越南方面还在不停的搞治安战,让明军根本得不到药品,所以不得不撤退。
军事上没有失败,但是经济上已经彻底崩盘了。
对明军造成最大杀伤的,当然就是疟疾和南方不交税的士绅,但越南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也是其中之一。
而西南的土司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本来想学越南搞一搞暴力,但是一看崇祯皇帝的杀伤效率那么高,就只能先搞一搞非暴力不合作。
先抗拒同化,再谋求建立自治!
用非暴力不合作当掩护,搞一搞人少要特权,人多要政权!
太阳也不会永远正当午,汉人也不会永远强大!
自古以来,就没有永不灭亡的国家。
大秦,大汉,大唐,大宋,大明都是如此!
等到蛮夷人口多了之后,再等汉人发生内乱的时候赶走汉人,最后实现在四川和西南等地独立建国的伟大梦想!
这些土司的小心思,已经被崇祯皇帝一眼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