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抽奖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七章 这是汉奸,直接杀

 见魏征固执己见,满朝百官又多赞同魏征附议,唐太宗的面色不觉阴沉下来。当时还是中书令的汉奸温彦博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知道这个时候唐太宗想听什么,于是进言:

 “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

 大意就是:陛下是天子,不仅仅是中原的皇帝,更是天下万民的王者。今天突厥人不顾艰难前来归顺,我们岂有拒绝他们、把他们抛弃在天下秩序之外的道理呢?

 由于此前魏征的多次进谏,言辞大多激烈直接,从不顾及唐太宗面子。给唐太宗留下一个敢于直言进谏但刻薄偏激的印象,总而言之唐太宗对他是既爱又恨。但这次针对突厥归附问题的极端言论,无疑加深了唐太宗对他的负面看法。而温彦博这套说辞属于身居高位者最喜欢的宏大叙事,全然对着领导的胃口说话又好听,正好可以借坡下驴。

 于是自恃功高的唐太宗,果断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将内迁的突厥部族安置在大概今河北、天津、北京、灵州的大唐上千公里疆域内。对于投降的突厥贵族,太宗也给予优厚的待遇安抚,许多年轻子弟被选为皇宫内侍,负责太宗的仪仗警戒。这完全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态度,把内附的突厥人当做本国人。

 但令太宗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看似彰显胸襟的决策,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场人生中最为凶险的刺杀。

 内迁的突利可汗有一个弟弟,名叫阿史那结社率,早年追随他哥哥一起归顺了唐朝,唐太宗让他担任了中郎将这个相当于贴身警卫队长的职务。

 然而阿史那结社率品行恶劣,不择手段。曾多次诬告突利密谋谋反,唐太宗深觉其品行不端,但也没有将其驱逐,只是不再给他升迁。

 然而没想到,阿史那结社率野心勃勃,对唐太宗怨气极大,竟然萌生了刺杀皇帝,重归突厥的念头。于是他蛊惑了突利可汗之子贺逻鹘,准备拥立他北还,自立为可汗。

 贺逻鹘非常高兴,与他歃血为盟,二人开始密谋刺杀行动。

 阿史那结社率利用中郎将的身份了解到李世民之子晋王李治,会于四月十五日夜,到九成宫拜谒李世民,阿史那结社率在御林军中联络了几十名同族的突厥人组成死士,届时将手持兵器,隐蔽于九成宫外,等李治一行人进宫城门大开时,他们就会发动突袭之冲入寝宫刺杀李世民。

 说实话,计划若是百分百执行,只要宫门一开,李世民搞不好还真有可能被干掉。

 但人算不如天算,当晚,不知为何,李治迟迟没来,据说是李世民觉得天气不好,临时取消。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阿史那结社率先解决了他的下级副将,然后率领突厥叛军对宫城发动强攻。

 由于其余的唐军士兵毫无准备,群龙无首(最高长官就是阿史那结社率)且叛军身穿唐军制服,御林军顿时乱作一团,恐惧在人群中极速蔓延,军士自相践踏砍杀。反观叛军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有的负责呐喊砍杀,有的负责纵火制造混乱。一时间声势浩大,连续冲破四道宫门,直扑李世民寝宫而去。

 这一晚的寝宫,俨然成了捍卫大唐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直到此时守军仍然搞不清状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危难时刻,一个此前默默无为的折冲都尉孙武开站了出来,他举起刀高呼:“大家不要怕,这定然是有贼寇叛乱,今日便是我等报效朝廷、为国尽忠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