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混合兵权,实际上不利于整编明军。
兵强马壮的,比方说李世民,就是真天子。
没有精兵强将的,比方说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皇室,就是弱君。
若是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他们早就完蛋了。
而想要搞任何改革,都是要得罪人的,没有强大的兵马,搞改革和自杀差不多!
不是易溶于水,就是吃点红丸嗝屁了!
而崇祯皇帝之前一直没有激进改革,至少没有掀起全面对立,无非就是精兵强将不够,再加外患很激烈。
等到收编了京营,就可以干点大事了!
......
等到京营的勋贵们将账目平的差不多了,崇祯皇帝就让李靖带兵出击了,全权放权给他指挥。
拿到了指挥权的李靖几天前就让明军的步兵去构筑防线,自己带上超过八万的骑兵(中央军,辽镇,蓟镇)准备去和满清打一场决战。
以八万骑兵对决十几万满蒙联军,实际上是一场必胜的战役。
明军的实力,装备,训练,士气,补给全面优势,自然不存在打不过的情况。
很多人并不清楚,当足够数量的高阶战士聚集成军,再经过充分的装备和士气加持,能够发挥出多么可怕的战斗力!
但李靖手上的王牌骑兵,精锐骑兵太多了,数目比八旗兵的总数还要多,同时拥有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堪称无解的bug。
很快,明军就遭遇了满清的外围警戒部队,是两白旗和白甲兵们!
这一战,李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各支部队轮番上阵,在火炮和装备的支持下,一排排明军王牌骑兵们如巨大的绞肉机,把攻来数量众多,却战斗力低下的敌人(左翼蒙古人)无情绞碎。
若从空中俯瞰,李靖指挥的明军有如一条钢铁洪流,缓缓向前滚动,却无可阻挡。洪流前方,不断溅起血花,洪流过后,只留下血色道路。
李靖始终站在第一线,细致入微地指挥着。每当有哪里的战士累了,或者是伤了,就会有命令将他们换下,再增补一小队休息好的战士上去。
暴杀了一众倒霉透顶的蒙古炮灰之后,李靖直接挥军追上了正在逃亡白甲兵,和他们展开一场激荡人心的骑兵决战。
在李靖挥军第三次凿穿白甲兵的队形后,白甲兵们终于畏惧了,四散而逃,可惜他们也逃不过明军的王牌骑兵,直接被全歼。
这是一场闪电战,当明军一路暴杀过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
在这两个小时内,李靖始终如一架最精密的炼金机械,指挥从没犯过错误,声音语气一如初始。
即使偶尔有不熟练的地方骑兵在执行上出现偏差,也会被立刻加以弥补,巨大绞肉机的碾压轨迹不曾出现一丝一毫的松动。
当大军横扫过后,这里的土地已经殷红如血!
虽然对于没能全歼两白旗有些可惜,但是全歼了满清的白甲兵也是好事。
紧接着,李靖就不断调动明军运动起来作战,从多个方向上展开包围圈,一点一点的挤压满蒙联军的生存空间。
这是无解的阳谋,因为骑兵的强势就在于生存空间,一旦被李靖全面挤压到死,和死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