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二章 进退无路!都是圈套!(第2页)

 这竟是一封弹劾他葛松的奏章。 

 上面详细罗列着他为了调离都察院,争取外放巡视的机会,四处钻营,向人行贿的种种行径。 

 奏章里,他所行贿的金额,所送的礼物是什么、具体时间、地点,以及行贿的对象,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仿佛有一双眼睛一直紧紧跟随着他,将他做的所有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只是,奏章上提到,那个“神通广大的中间人”,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江湖骗子! 

 奏章弹劾他身为堂堂御史,为了升官外放,竟全然不顾朝廷体面与自身身份,向一个江湖骗子行贿,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看到此处,葛松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明明他身处屋内,只是隔着玻璃窗望着外面的雨幕。 

 可此刻,却感觉那些冰冷的雨水,正一滴滴地顺着脖颈滑落,渗进骨髓。 

 他全身的毛孔仿佛都在这一刻张开,密密麻麻的汗珠如泉涌般渗出。 

 转瞬之间,全身上下的衣衫就都被汗水湿透了。 

 他拿着奏章的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抖个不停。 

 “啪!” 

 终于,他再也无力握住奏章,那几页纸张飘飘悠悠地掉落至地面。 

 詹徽转过头,目光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俯身缓缓捡起掉落在地的奏章,轻声说道:“葛大人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 

 “就是有时候,太想为朝廷办事,为百姓办事,以致于太过急切了些。” 

 “这才被‘江湖骗子’钻了空子,骗走了钱财。” 

 “不过,葛大人但请放心,老夫早已吩咐刑部的人密切关注此事,监视着此人,随时都能将那骗子缉拿归案。” 

 “到时候人赃俱获,证据确凿,必定能将这贼子诱骗葛大人钱财的来龙去脉审问得一清二楚。” 

 “葛大人被骗走的钱财,也能顺利追回。” 

 说到这儿,詹徽微微顿了顿,语气一转,长叹一声。 

 “只是如此一来,葛大人向江湖骗子行贿的事,便会公之于众。” 

 “这可就要把葛大人一生的清誉毁于一旦啊!” 

 “朝廷更是绝会不容忍这等丑闻。” 

 他连连摇头,声声叹息,言语间满是无奈之意。 

 “扑通!” 

 葛松双腿一软,直直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额头重重地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詹大人,求求您饶命啊!”葛松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事到如今,他哪还能不明白呢? 

 这一切都是精心布置的“圈套”。 

 从一开始,对方就将所有事情算计得滴水不漏。 

 倘若他乖乖听话,依照对方的安排行事,自然相安无事,无需多费唇舌。 

 可一旦他心生不愿,那位所谓“神通广大的中间人”,便会瞬间摇身一变,沦为世人唾弃的“江湖骗子”! 

 说到底,那个神通广大的中间人不过是朝廷大佬手中的“白手套”罢了。 

 想丢弃的时候,随手一扔即可。 

 往后若还需要,再找一个新的“白手套”,也易如反掌。 

 可如此一来,他葛松就成了为求升官,不惜向江湖骗子行贿的无耻之徒! 

 不仅会遭受朝廷的严厉惩处,哪怕身死之后,仍然会由于太过“愚蠢”,而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一世污名,永难洗清! 

 想到这儿,葛松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 

 他状若癫狂,拼命磕头,声声泣血地哀求着。 

 詹徽的脸上,依旧挂着慈祥且和蔼的笑容。 

 他微微眯着眼,看着葛松笑道:“葛大人说笑了。” 

 “老夫又不会取你性命,何谈饶命一说啊?” 

 “只是朝廷有朝廷的律法,老夫身为政务大臣,自当奉公守法,维护朝纲。” 

 詹徽语气稍转,继续说道:“是生是死,何去何从,还是要看葛大人你自己如何抉择啊!” 

 葛松抬起头,眼神中满是茫然与无措,直直地望向詹徽。 

 詹徽不紧不慢地迈着步子,从窗前缓缓走回原来的座位。 

 他随手将那份弹劾奏章丢在桌上,而后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又稳稳放下,一举一动,不急不徐,显得气定神闲。 

 “分田地、改税制一事,已然引得满朝文武官员愤慨不已。” 

 “大家的家中,或多或少都有几亩薄田。” 

 “若真如女真三部推行的那样税制,田地越多,每亩需上缴的税赋就越高,且不说上交税赋的多寡,此条一旦推行,便再以积攒大量田产,传之后世子孙,就连想要耕读传家,怕是都难如登天了。” 

 “这是断了多少人的根基啊。” 

 “杨士奇虽在暗中鼓动此事,可他也深知众怒难犯,只能暂且压下,不敢公开表态支持。” 

 “这就表明,他心里还是清楚此事的厉害关系的!” 

 “所以,你不必如此惧怕他。” 

 原本满脸绝望的葛松,听闻这番话,眸子里隐隐泛起一丝希望的光芒。 

 詹徽又喝一口茶,接着说道:“今日陛下公开降旨斥责杨士奇,怪罪他没能管好都察院。”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整顿都察院便是势在必行之事。” 

 “都察院的御史们,如今已是人人自危。” 

 “谁都担心自己会被杨士奇盯上,沦为被整顿的对象。” 

 “这个时候,若有人上书弹劾杨士奇,必定很容易得到御史们的响应。” 

 他慢条斯理地说着,那语气听上去既像是在劝慰葛松,又好似只是在自言自语。 

 跪在地上的葛松,听到这里,喉结上下滚动,似想要说什么,但又没能开口。 

 片刻后,他鼓起勇气问道:“若我在明日早朝,公开上书弹劾杨士奇,那我向江湖骗子行贿的事又该如何处置?” 

 此刻,他情绪激动,已然忘却了自称“下官”,脱口而出便是一个“我”字。 

 詹徽闻言,仰头哈哈大笑起来:“若葛大人真有此等壮举,不畏惧强权,视死如归,与奸臣抗争到底,那便是有胆有识、气魄非凡之人!” 

 “从前被江湖骗子所骗一事,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节罢了。” 

 “大节不亏,则小节可容。葛大人依旧不失为我大明朝的忠诚之臣。” 

 “千秋万载之后,史书中也定会铭记葛大人的名字。” 

 “满朝大臣,都会被葛大人这种无畏的气节所折服。” 

 “至于曾经被骗之事,大家自然会帮葛大人遮掩一二,绝不会因为这等小事,有损葛大人流传千古的美其名。” 

 詹徽稍作停顿,原本慷慨激昂的语气转缓:“那个骗子,在明日葛大人上奏之后,便会畏罪自杀。” 

 “这封奏章,也会被烧掉。” 

 “葛大人所犯的这点微末小错,世间再无人知晓,亦无任何人证物证可查。” 

 “从此之后,葛大人便可高枕无忧了。” 

 他话锋再转,又道:“除此之外,一旦此事成功,葛大人一直心心念念的外放之事,自然也不是问题。” 

 “说不定从此以后,葛大人还会成为朝中清流的领袖人物。” 

 “日后平步青云,成就一代名臣的佳话,也并非没有可能。” 

 “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战场上杀敌立功,哪一个不是提着脑袋拼命?” 

 “这朝堂之上,亦是如此。” 

 “退一万步,就算弹劾失败,葛大人被砍了头,那也至少仍是敢于直言进谏,一身铮铮铁骨的好官!” 

 “自古“武死战,文死谏”,葛大人即令因此而死,也会被人赞许,传诵。” 

 “总比行贿之事被曝光于天下,要好得多吧?” 

 “若是侥幸不死,弹劾成功,则葛大人的名声,必将声震环宇,令天下景仰!” 

 “该如何选,老夫相信葛大人的智慧。” 

 话音落下,詹徽面带微笑,目光灼灼地看着葛松。 

 “我干!” 

 葛松咬着牙,从牙缝中挤出这两个字! 

 “轰!” 

 恰在此时,又是一道惊雷轰然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