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二章 进退无路!都是圈套!

 葛松额头上的汗珠,仿若断了线的珠子,簌簌滚落。 

 此刻,他的瞳孔之中,慌乱与紧张如汹涌的潮水,清晰可辨。 

 和杨士奇起争执,这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之事。 

 可若是上奏章弹劾杨士奇,性质便截然不同了。 

 前者不过是两人间有点小摩擦。 

 杨士奇或许会利用权势打压他。 

 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将他罢官免职。 

 当然,倘若真被杨士奇抓住把柄,有证据证明他犯了罪,那杨士奇绝对会毫不留情地落井下石,让葛松身陷囹圄,遭受问罪,甚至落得个砍头抄家的凄惨下场。 

 但即便如此,这也只是官场常见的争斗罢了。 

 官场争斗,与那不死不休的生死仇家之间的仇怨,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真要是到了“下狱问罪,砍头抄家”这般田地,大半原因恐怕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只要自身行得正、坐得端,别人抓不到把柄,自然也不会一直揪着不放,死缠烂打。 

 若是哪天,葛松在官场上得贵人相助,平步青云,一路高升,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佬”,到那时,他与杨士奇之间说不定还能握手言和,携手“合作”。 

 今日的矛盾冲突,也都会如同过眼云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种事,在官场中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了。 

 然而,一旦决定上奏弹劾杨士奇,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御史上奏弹劾政务大臣、左都御史,这绝对是能在朝野上下掀起惊天巨浪的大事! 

 更何况还是要在明日的大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官员的面,公开上奏。 

 一旦走到这一步,那他与杨士奇之间,便注定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局面! 

 不止如此。 

 杨士奇入朝为官已有好些年,一直深得陛下的信任,还是当年陛下在潜邸时的旧臣。 

 在朝中,他自然培养起了自己庞大的势力。 

 当面硬“怼”杨士奇,还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可弹劾杨士奇,就等同于向他那一派系的所有嫡系官员宣战。 

 他得罪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大片的官员群体。 

 更别提杨士奇还是陛下极为看重的“宠臣”。 

 虽说今日陛下降下圣旨,指名道姓地斥责了杨士奇一顿。 

 可葛松也从圣旨的字里行间,听出了陛下实际上是有意让杨士奇整顿都察院。 

 此时下旨斥责他,是为其日后行事铺路。 

 有了这道圣旨,杨士奇整顿都察院便顺理成章。 

 正因如此,葛松为了不沦为被整肃的对象,才这般心急如焚地赶到詹徽的府上,想要寻找一座靠山。 

 可詹徽竟然让他去弹劾杨士奇…… 

 先不说弹劾能不能成功,退一万步讲,就算他弹劾成功,杨士奇下台了,那之后又会怎样呢? 

 杨士奇那一派的人马,会轻易放过他? 

 不说杨士奇提拨起来的下属,就是姚广孝、杨荣、夏原吉等人,可都是与杨士奇交情深厚的故交好友。 

 这几位同样也是朝中手握重权的政务大臣。 

 日后,他们怎会不为杨士奇报这一“奏”之仇? 

 真到了关键时刻,眼前的詹徽,会拼死保全自己吗? 

 恐怕不会! 

 等弹劾杨士奇的目的达成后,詹徽多半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当作弃子,一脚踢开。 

 还有,此事过后,陛下会记他的“好”,还是会对他“恨之入骨”呢? 

 葛松在都察院也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早已不是初入官场的懵懂愣头青。 

 这一瞬间,诸多利害关系在他脑海中如走马灯般快速闪过。 

 他一下子便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可越是洞察这其中的利害,他内心的恐惧就愈发强烈。 

 一时心胆俱失,呆立在原地,眼神空洞,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觉。 

 “葛大人,葛大人。”詹徽见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禁轻轻呼唤了两声。 

 “呃……” 

 葛松终于回过神来,如梦初醒,连忙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努力压制着内心如翻江倒海般的狂乱情绪,强装出一副平静的表情,拱手说道: 

 “刚才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天威恐怖,下官一时被吓得失了神,让詹大人见笑了。” 

 詹徽缓缓站起身,踱步走到窗前。 

 透过玻璃窗,凝视着外面昏暗阴沉的天空,以及那如天河下倒的倾盆大雨。 

 此时,一道闪电划破天际,将房间映照得一亮一暗。 

 在这明暗交错中,詹徽原本平和的面容,也渐渐多了几分冷峻肃杀之气。 

 他轻声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这夏天的雨,来得迅猛,去得也快。” 

 “雨过天晴之后,又是一片晴朗。” 

 “朝中之事,亦是如此。”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越是风雨交加之时,越不必惊慌失措,只需安心等待雨过天晴便好。” 

 葛松也站起身,微微欠身,恭敬说道:“詹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受教了。” 

 一番对话结束,屋内随之陷入一片死寂。 

 两人皆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凝视着窗外倾盆的暴雨。 

 “轰隆隆!” 

 “轰隆隆!” 

 “轰隆隆!” 

 惊雷接连不断地在天际炸响,似要将天空撕裂。 

 半空中,一道道闪电如张牙舞爪的电蛇肆意扭动,狰狞而恐怖。 

 过了许久,詹徽率先打破沉默,开口问道:“老夫方才提及之事,葛大人考虑得如何了?” 

 葛松嘴唇微张,嗫嚅道:“下官……?” 

 可接下来的话,却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堵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詹徽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和声说道:“那杨士奇身为政务大臣、左都御史,权倾朝野,又是陛下潜邸旧臣,葛大人心中有所顾虑,这实属人之常情。” 

 “既然如此,等雨停之后,葛大人便请回吧。老夫也不再多留了。” 

 葛松的神色瞬间微变,脸上涌起一抹难以掩饰的苦涩。 

 他满心懊悔,早知如此,今天打死他也不该踏入这宅子半步。 

 哪怕当时厚着脸皮、低声下气地去找杨士奇认错赔罪,结局也会好上千百倍。 

 那样的话,即便杨士奇心里并不会真正原谅他,但两人之间也不至于结下深仇大恨,大不了就是杨士奇愈发看不起自己罢了。 

 而且,以杨士奇对自身名声的看重,为了避免落得个睚眦必报、小肚鸡肠的骂名,只要他诚恳认错,杨士奇多半不会再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如此一来,他虽说不一定能获得外巡当“钦差”的机会,但至少能在都察院里平平安安地继续做御史。 

 可他偏偏像是被鬼迷了心窍,鬼使神差地来到了詹宅,走进了这间书房。 

 这才陷入了眼下这等进退两难的局面。 

 来詹府求救的消息,此时想必已经传入了杨士奇的耳中,再想回头去向他认错,那也为时已晚。 

 他无路可走! 

 但是,答应詹徽所说的事? 

 “不……”葛松在心底下意识地拼命摇头。 

 一旦那封弹劾奏章呈上朝堂,必定会掀起惊涛骇浪。 

 而不管最终结果怎样,不管是杨士奇倒台,还是自己铩羽而归,作为这场风暴的始作俑者,他都必将被无情又恐怖的政治漩涡卷入其中,落得个粉身碎骨的凄惨下场! 

 若者,现在就立即离开? 

 他在心中暗自思忖。 

 虽然这样做的话,那就是两面不讨好。 

 已经得罪的杨士奇无法再挽回,又得罪了詹徽。 

 但,也无非是罢职丢官而已,至少还有希望保住一条命。 

 蝼蚁尚且偷生。 

 葛松亦不想死。 

 就在这时,詹徽的声音再度悠悠响起:“老夫这里,还有一道奏章,葛大人临走之前,不妨先过目一下。” 

 不知何时,他的手中已然多了一封奏章。 

 葛松神情近乎麻木地伸手接过,缓缓展开,望了过去。 

 刹那间,他的瞳孔急剧放大,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