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 作品

第三百一十四章 帝王权柄,册皇后,大明天军的传说!

 一大早,晨曦吐白之时,皇宫前的广场上,一队队的人马,便开始有序地入场。

 原来的金陵城,并没有如此之大的广场。

 还是朱允熥当储君监国期间,拆掉了一部分破落不堪的民房,才建成了一个大广场。

 他早就想过,要在这里检阅军队,举办庆典的事。

 如今不过是按原计划行事罢了。

 首先进入广场的,是金陵城的百姓。

 采取了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参加。

 能亲眼目睹皇帝登基,观看皇帝的大婚典礼,参加检阅军队,这是无数百姓梦寐以求的事。

 只不过,在此以前,他们就真的只能做梦。

 不是朝廷的官员,根本没有资格参加。

 如今新帝革新,让百姓也皆来参与此事。

 金陵城的百姓,对此十分热情。

 这是能向外地进京的人,乃至子孙后代都吹嘘一辈子的事情,怎么能错过不参加呢。

 于是乎,金陵城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去各自的里坊报名了。

 朝廷官员,差役,进行了仔细的挑选和甄别,最终获准前来参加的百姓人数,达三十余万。

 这其中也包括十几万大明制造局的工人。

 毕竟,工人的组织性更强,更容易维持秩序,自然让工人优先。

 年龄较大的老人则几乎都被排除在外,这是为了防止他们在现场昏厥。

 今日典礼的时间颇长,再加上进场和退场所耗费的时间,若是身体状态不好,还真不一定能支撑得住。

 朱允熥也有心借此测试一下大明官僚机构的基层组织能力。

 测试的结果,竟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三十多万人有条不紊进入,没有半点混乱。

 与此同时,礼部的官员,已分别前往不同的地点,祗告天地,宗宙,社稷。

 在此之前,朱允熥自然早就亲自去过。

 今日登基大典,反而不必再亲自前往。

 因为那样的话,时间上就赶不及了。

 此时的朱允熥,正穿着孝服,在大行皇帝老朱的几筵前,祗告受命。

 随后,于奉天殿前,设香案,备酒果,朱允熥则在宫女太监的伺候下,脱掉孝服,换上崭新的皇帝衮冕服。

 与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黄色龙袍只是皇帝常服。

 大明正式的皇帝衮冕服,乃是以黑色为底,唯有上面绣的龙才是黄色,下着纱裙及蔽膝则用绛色,配上通天冠,倒十分好看。

 穿上衮冕服后,接着便行告天地礼。

 尽管已遣官前往祭告天地,但此处的告天地礼,仍是必不可少,只不过,地点变通了一下,不在专门的天坛,就在奉天殿前。

 紧接着,再前往奉先殿谒告祖宗,又再次来到老朱的灵前,行五拜三磕头的礼,再返回奉天殿,坐到了龙椅上。

 待他落坐之后,太监立即传令,奏响钟鼓。

 皇室专用宫廷乐队,也摆足了阵势。

 但他们只稍稍做做样子,便立即停了下来。

 这是因为登基大典,仍在先帝的孝期内。

 一方面,大典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欢快,于礼不合。

 故乐队只作势,而并不真的奏乐。

 钟鼓却依旧如故。

 外间的广场上,听到钟鸣之音,早已准备就绪的礼炮也开炮了。

 此时的百官,早已在奉天殿外,整齐列队。

 登基大典与平日上朝不一样。

 平日上朝,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

 而登基大典,则是所有在京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都要前来的。

 此刻,奉天殿外的官员,足有数千之众。

 礼炮鸣了九九八十一响才结束。

 炮声一停,全场便寂静无音。

 “跪!”随着一名中气十足礼官高喊出声,首先是殿内的百官跪了下去。

 接着,便像是多米诺骨牌一般。

 外面有人接着高喊:“跪!”

 “跪!”

 “跪!”

 “跪!”

 ……

 一道道声音,接力传递,一直传到外面的广场上。

 自百官到外面的百姓,三十余万人,便都跪了下去。

 “一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

 连磕三个头之后,大家站起来。

 接着,又是一声“跪!”

 又是一道一道声音,接力传下去。

 所有人也随之再跪下。

 “一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

 “跪!”

 如此循环,连续跪五次,起来五次。

 这便是五拜三叩头之礼。

 实际上要叩十五次头。

 这是皇帝登基时专用的礼仪,较之寻常上朝时的三拜九叩,更为隆重。

 朱允熥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俯瞰着下方的众人。

 龙椅所在的位置极高,从这里看过去,不仅能看到殿外跪着的数千官员,甚至连皇宫外的三十万百姓,也能隐约看到几分黑影。

 礼仪结束之时,万籁俱寂,所有人都在地上跪着,连丝毫动静亦不曾发出。

 最后一拜结束后,众人并不能起来,而是要跪听圣旨。

 “这便是帝王权柄吗?”朱允熥心中骤然升起一股莫名的念头。

 从此之后,整个天下,都将匍匐在自己的脚下。

 言出而法随。

 这一瞬间,他有一种自己已然成仙,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奇妙感觉。

 他已不再是芸芸众生,而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一切都不一样了。

 权力果然让人陶醉,让人痴迷,亦使人沉沦。

 无怪乎千百年来,帝王会成为无数权贵者的终极梦想。

 短暂的思绪放飞后,朱允熥回过神来,淡淡道:“宣诏吧。”

 凡皇帝登基,都要颁布登基即位的诏书。

 实际上,诏书有两份。

 一份是祭天版的,也称奉天诏书。

 即祭告上天,讲述如今天下的情况,说明我为什么要登基称帝的理由。

 在这份诏书里,皇帝也要以“臣”自居。

 毕竟,天子乃是上天之子,亦是上天的臣子。

 祭天,是为了得到上天的认可。

 这份诏书,朱允熥早已在祭天时用过,此时宣读的,则是告民版的诏书。

 告民诏书,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即位诏书。

 听到朱允熥的吩咐,旁边的太监便开始高声念诵诏书。

 “天佑下民,作之君。我高皇帝受天之命,统有万邦,宵衣旰食,弘济斯民。”

 “凡事有益于天下者,无所不用其心。政教修明,规模宏远。”

 “朕以眇躬纂承大统,恭依遗诏,于洪武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即皇帝位。”

 “夙夜惶恐,思所克相上帝,宠绥四方,以无忝我皇祖之大命。”

 “永惟宽猛之宜,诞布维新之政。”

 “其以今年正月初一日为大明历二十九年,改元永盛,大赦天下!”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当遵先圣之遗言,期致雍熙之盛。百辟卿士,体朕至怀!”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本来这份诏书只宣读一遍。

 因为来参加登基大典的官员虽然有数千之众,但挑选出来念诵诏书的太监,嗓门极大,堪称人形喇叭,故而大多数人也能听一个大概。

 但由于朱允熥的登基大典,别开生面,除了数千官员外,还有三十余万百姓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