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原的心,另一手布置!(第2页)

 自己降了,若是别的部落不跟着降了,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别人眼中的“元奸”,成为了背叛草原部落的人吗?

 那怎么能行呢?

 必须大家所有人一起降!

 对于那些胆敢不降大明的部落,就该全部灭掉。

 将他们的战士统统杀掉,将妇人和孩子抢过来,给自己的部落做奴隶,将他们的牛羊马匹都变为自己部落的财产。

 到时候,自己的部落将变得更加强大。

 草原上也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元奸”,是草原的叛徒!

 如果不清除那些部落,等大明天军一撤,恐怕他们就会遭到草原上牧民的唾弃,以及其他部落的群起围攻了。

 必须让他们全部都归顺大明!

 这就是眼下众部落首领的心态。

 大家同为草原部落,有福我先享,有难一起当。

 老子都投降了,你竟然不投降,你岂不是会在心里骂我是“元奸”?

 我的名声还要不要?

 你这样决计是不行的。

 必须大家一起投降!

 不投降的,就别怪兄弟我心狠手辣了。

 “你告诉我乌格齐哈什哈部落的所在地,让周边的部落,挡住他们逃跑的路,等过几天,将士们都休息好了,本将军便出兵,灭了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

 恩克闻言,顿时喜出望外,立即便去布置了。

 ……

 另一边。

 朱棡调集了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关。

 身为藩王,他本来只有直属三卫兵马能自己随意调动。

 但朱棡坐镇太原多年,周围各卫所里面,皆是他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将领。

 更何况,还有傅友德这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将在。

 一听到晋王调兵出关,各卫所的将领,便立即率军赶至。

 这种现象,在明初其实很普遍。

 后来朱棣造反,以八百府兵起事,杀了朝廷监视他的大臣,北平附近的军队,便都跟着朱棣一起反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在朱标死后,要对功勋武将痛下杀手,而不是仅仅解除他们的兵权,让他们回家怡养天年。

 说白了,解除兵权对这些人根本没用。

 他们能凭借自己在军中的人脉和个人威望,不用朝廷下发命令,也照样指挥千军万马。

 毕竟,军中有无数曾经在他们麾下当过兵的亲信。

 如今朱允熥虽然在进行军改和裁军,但才刚刚起步不久,尚未完全掌控所有大军。

 边关地区的推进更是缓慢。

 各卫所的将领明知朝廷有严令不许派兵出关,可晋王一声令下,他们马上便将朝廷禁令丢到一旁,听从晋王的号令了。

 为了防止被新军和北元发现,大军出关后,朱棡派出了大量或三五人,或十几人为一队的精锐骑兵,清理可能靠近大军的游牧民,避免暴露行踪。

 另一方面,他的大军,也只能远远跟着,不敢距离新军太近。

 直到这天,朱棡终于听到了大炮轰鸣的声音。

 声音极远,甚至都听不太分明。

 反复倾听,仔细辨认后,才最终确定。

 “张辅的军队,终于与北元交上手了。”

 朱棡喜出望外。

 “新军士兵都是精锐,又有马车作为倚仗,可以挡住北元骑兵的冲锋,他们之间的战斗,会持续很久。”

 傅友德凝望着远方道:“听这声音,我军离战场的距离刚刚好,可以令三军将士先行休息,养精蓄锐。”

 “等两个时辰出发,待抵达战场时,应该刚好便是双方大战结束之时。”

 朱棡微微点头。

 北元灭掉张辅的三千精锐新军,必定精疲力尽。

 到那时候,自己的大军再发起进攻,就能取得一场空前的大捷。

 张辅和三千新军战士,都会战死,成为这场大捷的祭品!

 朱棡当即传令,三军就地休息。

 如此过了两个时辰,炮声止息。

 他唯恐错过战机,不敢再耽搁,命令大军立即前进。

 日落时分,十余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大明新军与北元骑兵交战的战场。

 触目望去,尸横遍野。

 让朱棡最震惊的,并非战场的惨烈。

 作为多年镇守边关的藩王,这种场面,他见多了。

 可战场上,朱棡预料中的北元骑兵没见到踪影,只有大明新军仍在。

 朱棡侧身回头,望向傅友德,便见他的瞳孔内,亦唯剩深深的震憾与不可思议。

 一脸见鬼的表情。

 此时,大明新军已缓缓靠近过来。

 他们明显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

 按理说,应该有不少伤兵,有大量的减员。

 可朱棡的目光望过去,便惊奇地发现,这支新军,还是原来的模样。

 经过一场激战后,人员竟然没有减少。

 地上漫山遍野的尸体,难道都是元军的?

 “这怎么可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朱棡吞了一口水,目光内皆是骇然。

 此时张辅已率领新军将士,赶到了距离朱棡数百步远的地方。

 可他没有下马来见礼,甚至都没有摘下脸上佩戴的魔王面具,只有一双黑眸盯着朱棡,冷冷开口。

 “晋王殿下,朝廷严令,藩王不得擅自率兵出关,有抗旨不遵者,严惩不贷,殿下为何率大军出现在此?”

 说话间,张辅一挥手。

 哗啦啦!

 哗啦啦!

 身后的三千新军立即开始行动,炮上弹,枪上膛,进入了随时准备开启作战的状态。

 风声呼啸。

 落日西斜。

 朱棡身上的马似是骤然受惊,扬蹄而起,发出一声清脆的嘶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