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原的心,另一手布置!

 草原部落果然是爱好和平的。

 当天晚上,朱能令新军将士在王庭附近扎营。

 恩克派人送来粮食和酒,还有能歌善舞的姑娘,给新军将士们表演节目助兴。

 可惜朱能严令新军营中,不得随意生火,这是铁的纪律。

 在大明境内的时候,沿途有地方官府提供粮食补给,还能架锅烧米做饭。

 从出关之后,将士们便一直只吃随身携带的干粮了。

 好在新军待遇委实不错,干粮中连肉食都不少。

 虽然苦一点,可行军打仗,哪有不吃苦的呢?

 将士们都还能接受。

 不能生火,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新军的马车上,携带的可都是火药。

 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前来唱歌跳舞的草原姑娘,也只能在新军营地的四周架起篝火,在外面表演草原部落独具特色的节目。

 引来全体新军将士远远观看,不时发出一阵阵叫好之声。

 那边的游牧民也立即报之以热情的回应。

 双方一片乐融融和谐相处的景象。

 谁又能想到,就在不久前,两边还是不死不休,不共戴天的仇敌呢。

 此际竟仿佛真的成了睦邻好友!

 草原部落以极大的“诚意”,欢迎大明天军的到来。

 一夜欢庆,到深夜方散去。

 第二天一早,北元王庭里,却又是杀气腾腾。

 有了大明新军撑腰,恩克开始清洗乌格齐哈什哈生前的亲信。

 这亦是朱能的建议,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恩克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昨天说放过他们,不过是为了安定人心。

 也是为了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如今有大明新军在一旁坐镇,便可放手施为了。

 朱能也正需杀人立威。

 很快,双方一起抓出了数百名曾经与乌格齐哈什哈勾结的“乱臣贼子”,交付大明新军,执行“枪决”和“炮决”。

 也让王庭里尚未亲眼见识过大明新军厉害的北元贵族,好好见识了一下大明枪炮的厉害,从此坚定“永远和平”的信念。

 “朱将军,王庭内部的乌格齐哈什哈余孽已经全部清洗了,接下来,该将他的部落全部铲除了。”

 营帐内,朱能坐在正上方,恩克跪坐下首,低头向朱能行礼道。

 人的底线只要被突破,就会不断突破。

 在几天前,恩克虽然想过归顺大明,但在当时的他看来,即使归顺,大明至少得封自己一个世袭亲王吧。

 说不得还要给他接旨也不用行礼的特权。

 这样才符合恩克草原大可汗的地位。

 毕竟,身为草原上的最高统治者,他可以与大明讲和。

 但大明也应待他以礼,不能让他失了国格。

 可这种想法,随着恩克正式降明,在朱能的步步进逼下,他不得不一退再退。

 恩克只觉得面对眼前的大明将军,便有若面对一尊可怕无比的魔王一般,令他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

 对方显然没有什么要对他特别礼遇的意思,恩克也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反正明军不会一直待在草原上,等他们走了,自己还是那个至高无上的草原大可汗。

 而今向大明屈膝,不过是稍微忍耐一时而已。

 日后还可以借大明的势力,弹压草原上反对自己的势力和部落。

 让自己一脉的统治,永远稳定。

 如此算起来,即使是向大明上贡,即使跪下迎接明使,也并非完全不可接受。

 明使可能也就每年来一两次,不过每年委屈自己几天罢了。

 换来长长久久统治草原,凌驾于草原上所有人之上,这笔账,算起来不亏!

 恩克很好的转变了心态。

 “不仅仅是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草原上所有不愿意归顺大明,不愿意臣服大明的部落,都要全部铲除。”

 朱能纠正了他的话,声音中含着不容抗拒的威严与杀气。

 说完,虎目深深望了恩克一眼。

 对于这小子心里的算盘,朱能心里跟明镜似的。

 杀了乌格齐哈什哈之后,恩克已经没有了退路。

 若是不将乌格齐哈什哈全家老小都杀掉,将他的部落在草原斩草除根,恩克往后恐怕寝食难安。

 毕竟,乌格齐哈什哈的部落,真的很强大。

 他那一族,在草原上也有着极高的威望。

 一旦乌格齐哈什哈的儿子站出来高呼讨伐恩格,那恩格可不仅仅是汗位不保的问题,弄不好就要人头落地,乃至整个部落都会被灭。

 草原部落之间的争斗,素来残酷无比的。

 不过,朱能也很乐意帮恩克一把。

 毕竟,恩克投降了大明,而乌格齐哈什哈与大明为敌,正好用他的部落来杀鸡儆猴。

 要让草原部落从此永远爱好和平,永远只会载歌载舞,不会再拿刀枪和弓箭南下侵掠大明,就必须让他们知道大明军队强大与可怕。

 让他们知道,得罪大明的后果,是他们万万也承担不起的。

 只是朱能并不着急,新军将士一路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先休息几天再说。

 二来嘛,恩克虽然降了,但后续该怎么处理草原部落,朱能也并不清楚。

 他只管领兵打仗,善后的处理,可不是朱能擅长的事情。

 这需要上报朝廷,等朝廷那边做决定。

 反正恩克既然降了,就要负责解决几千明军的粮草问题,他并不急着回师。

 但捷报要早日传回去,让太孙殿下放心。

 “将军说得极是,所有不臣服大明的部落,都应该全部铲除。”

 下方,各部落首领对朱能的话,报以极为热烈的响应,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欢快无比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