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说余生 作品

第206章 殿试

仕林回到杭州城,期间拜访了各路同年好友,也和留正等人钻研时事,对当今朝堂所面对的种种矛盾及周边诸国形势,逐一分析辩证,留正执笔将仕林的言论逐一记录在案。众人无不为仕林的独到见解和渊博才学所折服。渐渐地,仕林也在一众学子当中,树立了威信,留正则也在仕林的言传身教下,对当年大宋的内忧外患,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经过一月有余的充足准备,众人纷纷前往皇宫,参与三年一度科举最高,也是最终的测验——殿试。

 在殿试开始之前,皇帝单独召见了建王和此次恩科的主试汤思退。汤思退也很清楚,皇帝的召见,必是为了许仕林,故而也特地准备了一番。

 “老臣汤思退,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汤思退俯身跪地,恭敬地给皇帝行礼。

 皇帝气定神闲,见汤思退前来缓缓放下手中笔墨道:“平身,上前来。”

 汤思退丝毫不敢怠慢,小步上前,皇帝随即询问道:“先前朕命你将许仕林置于榜单末尾,他可有轻颓之意?”

 汤思退思忖片刻后,作揖道:“回禀陛下,一月之前,许仕林得知名落孙山后,确有轻颓之感,在一家酒肆中,醉生梦死,然却遇店匪,老臣担心其安危,故而未经陛下允许,私自通晓其家人营救,请陛下恕罪。”

 皇帝闻言不禁一怔,随即平复下来道:“相国老臣谋国,善莫大于此,眼下许仕林如何?”

 汤思退从怀中取出近一月以来,监视仕林的各种证据及期间仕林所着文章道:“老臣一月以来,派人日夜监视许仕林,其人自青云观休整归来之后,便日夜与同年挚友相聚于会馆相聚,讨论时事,着文章十数篇,老臣已命人誊抄,谨呈陛下御览。”说罢,汤思退将仕林所着文章双手恭敬递给皇帝。

 皇帝缓缓接过后,细细浏览,期间频频点头,啧啧称赞,片刻后,皇帝放下文章道:“妙!妙啊!此子年方二十,便已崭露头角,初露锋芒,乃我大宋之福。”随即将文章也递给了建王查阅,“昚儿,你也看看。”

 建王小心接过一沓文章后,也仔细翻阅了起来,而后作揖道:“仕林果然才资卓越,学贯古今,不偏不倚,儿臣甚为钦佩。”

 皇帝捋了捋胡须说道:“你将来为政,要对此人知人善任,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小心锤炼,方可成才。”

 建王闻言虚心接受,作揖道:“儿臣遵旨。”

 随即皇帝缓缓起身,将桌案上的卷轴仔细卷了起来,递给汤思退:“此次恩科殿试题目朕已亲笔拟定,待殿试开始,就由相国宣读吧。”

 汤思退俯身跪地,双手高举,恭敬接过卷轴,大声答复道:“谢陛下隆恩。”

 不久后,各地举子身着崭新儒服,怀揣梦想与抱负,齐聚紫宸殿外。初来乍到的留正神色紧张,双手不自觉地反复揉搓衣角,时不时看向身旁的仕林,眼中满是不安与求教。

 而仕林却也并非首次来到此处,要说心如止水是假,但也并未感到忐忑不安。但先前种种,也无不在告诉仕林,绝不可掉以轻心,依照大宋律例,凡进入到殿试的举子,除徇私舞弊之人,皆有功名,可入仕为官,能来到此处的,皆是全国各地的能人志士,踏入大殿的每一步,都是他们十数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换来的,谁也不是等闲之辈,其中也定不乏将来的朝中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