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小书呆 作品

第135章 纨绔子弟太会玩了(第2页)

 “侯爷若不放粮,下官这就上书,如实上报朝廷。” 

 见安乐侯不干人事,杨松无奈,出言威胁。 

 他作为通判,有这个权利和义务,他无法做到眼睁睁看着百姓被活活饿死冻死。 

 庞昱闻言,眼神突然变得狠戾起来,怒火在心中淤积。 

 他很难相信,小小的陈州,竟然出了这么一个不开眼的东西。 

 对庞昱来说,这是打他的脸,是莫大的耻辱。 

 可心里毕竟对他的身份还是有些顾忌,只好象征性地批了一百石大米,吩咐知州周进去发放。 

 至于通判杨松,庞昱也暗中派人盯着,不让他有任何的动作。 

 如此一月。 

 安乐侯每天只是吃喝玩乐,找女人,青楼女子玩腻了,便让知州周进去民间物色。 

 朝廷拨的十万两银子,一大半用来修建行宫,美其名曰“以工代赈”! 

 还不到两个月,陈州的物价又翻了十倍。 

 而安乐侯的行宫,却已竣工,极为壮观。 

 他每天躲在行宫,对灾民的死活视而不见,只顾玩乐。 

 陈州百姓,饿死无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死的死,逃的逃,有的被逼被寇,拦路打劫。 

 胆子大的,甚至揭竿而起,攻打行宫。 

 可平民百姓,哪里是朝廷禁军的对手,参与作乱的数百人,全部被安乐侯镇压诛杀,祸及家人。 

 陈州俨然已成人间炼狱! 

 通判杨松见安乐侯倒行逆施,连连上书朝廷,却都杳无音信。 

 无奈,只得亲自进京告状,不想半路又被安乐侯带来的禁军拦截。 

 庞昱见他铁了心要和自已作对,日后必成最大的威胁。 

 遂将其下狱,罗织罪名,交由知州审判问斩。 

 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便是庞昱身边的人,也早已看不惯他的倒行逆施。 

 安乐侯在陈州的所作所为,朝廷已有风闻。 

 皇上听闻风传,心中震动,悔恨不已。 

 连忙传召范仲淹,询问此事真假。 

 “皇上,此事老臣也只是耳闻,并未接到任何奏折和举报,真假难辨。” 

 “但俗话说的好,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 

 “为今之计,唯有派得力之人前往察查。” 

 “一则可安抚百姓,彰显陛下爱民之意。” 

 “二则,若只是谣言,也可还安乐侯一个清白。” 

 赵桢深以为然,询问谁可当此重任。 

 范仲淹略一沉吟,道:“当今天下,能彻查此案者,唯一人而已!” 

 范仲淹没有明说,因为不说,皇上也知道是谁。 

 而偏偏皇上不说,显然就是不想让包拯前去,他自然也没必要点明。 

 “你说包拯?”赵桢神情复杂起来。 

 他固然知道包拯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正因如此,他才不愿让包拯前去。 

 包拯若去,一旦坐实庞昱罪名,庞昱还能活命么? 

 曹国舅和陈世美都已命丧包拯之手,皇上不愿庞国舅重蹈覆辙。 

 更何况,他也要脸。 

 当初包拯极力反对让庞昱为放赈钦差,他却一意孤行,不听劝阻。 

 如今果然出事,赵桢的心里感觉愧对包拯,愧对陈州百姓。 

 范仲淹接口道:“皇上,此事非包大人不可!若是别个去,也查不出真相,无非徒劳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