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小书呆 作品

第98章 皇上成了包拯的小迷弟(第2页)

 看到皇上如此感兴趣,包拯自然也是乐于讲解。 

 如果自已的治国理念,真能在古代得以实现。 

 华夏民族未来必定能够超越西方,无需再经历那数百年的屈辱历史。 

 对包拯来说,也不算白穿越一场了。 

 所以,包拯每天处理完公务之后,都会前往御书房,为皇上普及后现代化的知识。 

 从天文地理到日常生活琐事。 

 甚至市场经济、天体运动、物理、化学、生物等,均有所涉猎。 

 然而,要讲解的知识实在太多,皇上作为一个古人,有时候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包拯能讲授的内容相对有限。 

 这就像在教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所有知识都需要从基础开始讲解。 

 每天几乎只能讲解一个知识点。 

 即便如此,赵祯仍然听得津津有味,将包拯视为自已的偶像,成了包拯的小迷弟。 

 每听完一课,赵祯都感觉收获满满,对包拯的学识之广博深感敬佩。 

 即便是古代的圣贤,在包拯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 

 当然,这也更加坚定了赵祯变法的决心。 

 大宋朝确实需要变革,不能让那些士大夫继续败坏国家,导致亡国。 

 他要成为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千古帝王。 

 当然了。 

 包拯每天给皇上上课的事情,并非什么秘密。 

 朝中大臣们自然也有所耳闻。 

 看到皇上对包拯的恩宠有增无减,朝臣们也明白,大宋朝的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无人能够阻挡。 

 宰相吕夷简心里也隐隐感受到了一股危机降临。 

 自已这个宰相怕是当不了多久了。 

 以皇上对包拯的信任和恩宠,大宋宰辅的位置还能有跑? 

 诚如吕夷简所想,经过这段时间和包拯的接触后,赵桢对包拯有了更多的认识。 

 包拯之才,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管仲、张良也不及万一。 

 心里已有罢免吕夷简,让包拯来担任宰相的想法。 

 可又担心包拯太年轻,威望不够,难以服众,所以搁置。 

 另一方面,赵桢也是力排众议,不顾吕夷简的反对,让范仲淹、包拯、晏殊、宋祁、欧阳修、韩琦等支持变法者,主持变法。 

 升任包拯为枢密副使,兼任开封府尹。 

 考核通过恩荫推举的官员,有治国之才者则继续留任,甚至加官晋爵。 

 无才者,直接裁撤淘汰,取消他们的俸禄和特权。 

 军队方面,也施行考核制度。 

 年老体弱,以及考核不过关的,放归乡里。 

 有能力者,提拔。 

 变法轰轰烈烈开展,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州郡县的官员,均需考核。 

 变法以包拯主张的三个项目为准则. 

 第一是策论。 

 要求经世致用,每一个官员均要写一篇治国文章,为国家献计献策。 

 第二则是考核官员的具体实操,在地方上有何作为,有何可圈可点的政绩。 

 第三,考核其德行操守,有无贪污腐败、贪赃枉法、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才三个月时间,朝廷被罢免的官员超过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