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小书呆 作品

第96章 包拯的变法主张(第2页)

 这是大宋冗官的一个主要因素。 

 “其次,整顿军纪,裁剪禁军,将老弱病残放归回乡,给以一定的补助。” 

 “第三,鼓励佃农开荒,凡属荒废的土地,均可自由开垦,任何人不得阻挠……” 

 包拯一下子说了几条重要的举措。 

 这些举措,虽然均侵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却远远没有达到动摇官僚地主的利益的地步。 

 更未伤到其筋骨,只是在他们身上割了一小块肉分给百姓。 

 这样一来,变法的助力会少一些。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朝廷和百姓的负担。 

 对包拯来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变法,也改变不了百姓被统治被压迫的结局。 

 更重要的是,宋仁宗赵祯只能算是一个守城之主,不具备秦孝公一般的大魄力。 

 想要通过变法的方式让大宋实现富国强兵,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不是包拯不想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没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哪怕是遇上宋神宗,都完全可以。 

 不过简单的改良一下,给百姓一条活路,应该还是不成问题。 

 范仲淹听后,喜出望外,对包拯的见解赞赏不已。 

 考虑得比他长远多了。 

 虽觉包拯所主张的变法思想太漫长,但委实是最稳健的办法。 

 “包大人真乃管仲再世,日后这大宋的宰相非包大人莫属了。” 

 “相公过誉了,包拯岂敢贪图相位。” 

 “包大人不必谦虚。”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番,范仲淹这才告辞,表示明日一早便向皇上上书,推行变法。 

 包拯心里自然也想变法,唯一担心的就是皇上没有这个魄力。 

 要是能得到皇上的支持,变法也不是不可以。 

 次日。 

 天子临朝。 

 范仲淹便将奏折呈递上去,主张变法的思想,言辞恳切。 

 赵祯看罢奏折,心里也颇受触动。 

 毕竟他也早就看到大宋朝的出现的弊端,也有变法图强之心。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如今亲政,更有朝臣有变法之心,与他所想可谓不谋而合,他自然想全力支持。 

 然而朝臣才一听,脸色当时就凝重下来,犹如被一层阴云笼罩,哗然一片。 

 赵祯见状,心中微微一沉,大好心情瞬间被凉水浇了上去,目光看向包拯。 

 “包卿,范参政上疏之事,爱卿以为如何?” 

 “启奏陛下!” 

 包拯目光也是扫视了一眼百官才道: 

 “大宋积贫积弱已久,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生产力不够发展,直接原因便是冗官冗兵。” 

 “今天下有定官,无定员。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僧多粥少。” 

 “不变法,朝廷财政将难以为继,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若任由事态发展,百姓必揭竿而起,危及江山社稷。” 

 百官更是暗暗吃惊。 

 包拯话已说得明显,显然是要支持范仲淹变法。 

 其实,自从包拯和范仲淹被重用,百官就已隐隐感觉到大宋的天要变了。 

 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喜欢折腾。 

 在地方时,便一心想改天换地。 

 如今爬上高位,能消停得了? 

 只是百官没想到,他们第一个动刀的,竟是官僚地主。 

 “陛下,臣以为不妥!” 

 还不等皇上发话,吕夷简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