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咸鱼 作品

第267章 新旧文斗,新势渐起(第2页)

 李元婴谦虚地笑了笑,说道:“李先生过奖了,我只是想为大唐的文学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就在这时,一个阴冷的声音传来:“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李元婴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正是当朝宰相——房玄龄……

 房玄龄的出现,让原本热闹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吃瓜群众们纷纷停止了手中的动作,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房相!”张传统文人看到房玄龄,就像看到了救星,连忙上前行礼,“您来得正好!这些年轻人,竟然敢藐视圣贤之道,鼓吹歪门邪道,简直是罪不可赦!”

 房玄龄微微点头,目光扫过李元婴等人,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听说你们搞了个什么新文学?还说什么要革新文学?哼,简直是胡闹!”

 李元婴丝毫不惧,上前一步,拱手道:“房相,我们并非胡闹,而是想为大唐的文学注入新的活力。难道您认为,墨守成规,才是正道吗?”

 “大胆!”房玄龄一声怒喝,“你一个小小皇子,竟敢质疑老夫?”

 “质疑又如何?”李元婴毫不退缩,“难道房相害怕新事物,不敢接受挑战吗?”

 “你……”房玄龄被李元婴怼得哑口无言,脸色涨得通红。

 “房相,您也看到了,这新文学,根本就是不伦不类,不堪入目!”张传统文人趁机煽风点火,“应该立刻禁止,以免贻害后世!”

 “禁止?”李元婴冷笑一声,“请问张老先生,您凭什么禁止?就凭您那几句酸腐的诗词吗?”

 “你……”张传统文人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元婴,半天说不出话来。

 “够了!”房玄龄一声暴喝,制止了双方的争吵,“此事,容后再议!”说罢,他拂袖而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李元婴看着房玄龄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殿下,我们现在怎么办?”孙文学青年有些担忧地问道。

 李元婴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别担心,好戏还在后头呢!”他转头看向苏瑶和林婉儿,眼神中充满了自信,“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苏瑶和林婉儿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她们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但她们也相信,她们一定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侍卫跑上台,对着李元婴单膝跪地:“殿下,陛下召您进宫!”

 苏瑶和林婉儿率先行动起来。

 她们组织新文学支持者们,将新体诗、小说、戏剧等作品整理成册,免费发放给到场的观众。

 这些作品风格清新,内容新颖,很快便吸引了大批读者。

 甚至一些原本对新文学抱有偏见的传统文人也开始被这些作品所吸引,私下里议论纷纷:“这新体诗,还挺朗朗上口的嘛!”,“这故事,写得真有意思!”

 李元婴则带着孙文学青年找到了几个在长安城颇有名望的书商,向他们推销新文学作品。

 一开始,这些书商都比较谨慎,担心新文学不受市场欢迎。

 但架不住李元婴的软磨硬泡,再加上一些“你懂的”的利益交换,最终还是答应出版一部分新文学作品。

 新文学作品一经上市,便引发了抢购热潮。

 许多读者都被新颖的题材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所吸引,纷纷掏腰包购买。

 一些书商见状,也开始加大对新文学作品的投入。

 眼看着新文学越来越受欢迎,张传统文人坐不住了。

 他召集了一帮老学究,开始策划反击。

 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说新文学“伤风败俗”、“蛊惑人心”,甚至还编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诬陷新文学支持者。

 李元婴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慌乱。

 他早就料到张传统文人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他找到李文学评论家,让他写一篇评论文章,驳斥张传统文人的谣言,并大力宣传新文学的优点。

 李文学评论家的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许多读者都被他的文章所打动,纷纷站出来支持新文学。

 张传统文人的阴谋诡计,就这样被李元婴轻松化解。

 就在李元婴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的时候,宫里传来了消息,说李世民要召见他。

 李元婴心中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隐隐觉得,这可能是一场更大的风暴的开始。

 他来到皇宫,见到李世民后,连忙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看着李元婴,沉声说道:“听说你最近搞了个什么新文学?”

 李元婴心中一凛,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回父皇,确有此事。”

 李世民眼神犀利地盯着他,缓缓说道:“朕听说,这新文学,颇有争议啊……”

 李元婴正要解释,李世民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朕也听说,这新文学,很有趣,很有活力。”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听说,你还在里面写了朕?”

 李元婴心头一跳,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他结结巴巴地说道:“儿臣……儿臣不敢……”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不必紧张,朕只是好奇,你写的朕,是什么样的?”

 “拿来给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