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页)

 “自从弘化六年朝廷把‘纳粮开中’改成‘折色开中’,边军越来越穷,流亡人数越来越多,吃不饱饭的人大有人在。” 

 “苏小姐舍财为国,真是慷慨大义,是我等须眉之楷模!” 

 另有身着绿袍官府的翰林慷慨激昂: 

 “这几年边军粮饷把户部都快拖垮了,先帝驾崩时内承运库是空的。” 

 “丧事用银一百八十万两全从太仓库银调拨,去年皇上大婚又挪用四十万太仓库银,以至于九边军饷不足,军心涣散,这样下去,只怕北漠鞑靼打过来,就没人保疆为土了!” 

 有青色襕衫的学子附和:“朝廷法度有问题,光靠个人捐钱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书生就喜欢谈论时政,魏国公府门口都快成了辩论场。 

 董婆子不懂政治,只是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他们互相争论,偶尔看向魏国公府大门口。 

 韩秀芬听说了门外的热闹,顿时气的一口气差点喘不上来。 

 侍奉的嬷嬷连忙劝道:“夫人莫急,苏小姐这孝心十足,送来的东西,够您和国公爷还有邦瑞小少爷吃用到明年开春。” 

 韩秀芬一边给自己顺气一边说:“这些东西能值几个钱?几百两银子撑了天去!” 

 “我日日都要吃的燕窝、人参老费钱了,她肯定没给送!” 

 而且魏国公府也不仅仅是她和徐城璧、徐邦瑞三口人。 

 仆妇下人就有几十口。 

 每张嘴都等着吃饭。 

 以前有苏晚晚时不时贴补公中,倒没显出来什么。 

 自从她和离离开徐家,徐家的日子一下子就拮据起来。 

 嬷嬷拿出董婆子递过来的物品单子,面色复杂:“还真有。” 

 韩秀芬眼前一亮,拿过嫁妆单子看了几眼,心头的闷气稍去,眉眼也缓和了许多。 

 不仅有燕窝、人参,还有鹿茸、海参等滋补品。 

 她全身放松下来,坐回椅子里,连忙吩咐嬷嬷: 

 “去把东西都抬进来,那些贵重的都锁到我库房去。” 

 嬷嬷离开后,她又觉得不对劲。 

 那物品单子上,并没有写燕窝等滋补品有多少。 

 这些东西可是最名贵最费钱的。 

 她又让丫鬟专程赶过去,把燕窝、人参,还有鹿茸、海参等滋补品先给她拿过来。 

 丫鬟捧着个小方匣进来时,韩秀芬气得脸色铁青。 

 这么丁点的量,还不够以前苏晚晚一个月孝敬她的! 

 等看到里面掺杂着不少羽毛杂质的劣质燕窝,和细小的人参时,韩秀芬彻底破防了。 

 “拿这些东西打发叫花子?!” 

 不仅数量少得可怜,品质和以前也是天差地别! 

 “这能叫燕窝?黑黢黢的全是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