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皇上圣明,自然会有决断,民女不敢妄议。”苏晚晚浅浅地笑了一下。 

 在当时那个危急的情况下,他都没杀了荣王,现如今大局已定,更不可能杀他了。 

 怎么好好利用荣王做文章,利益最大化,才应该是他所需要考虑的。 

 陆行简唇角微勾:“那你猜猜,朕会如何决断?” 

 李总管半垂着眼眸,却竖起耳朵倾听。 

 最近关于如何处置荣王的争议特别大。 

 那些保皇党,尤其是在城外那夜中建立过功勋的臣子们都建言严惩荣王,把谋逆的帽子扣上去。 

 这样保皇党们的功劳自然也就更卓著。 

 可是新帝登基才两年就遭遇皇叔谋逆,只怕会引来朝堂动荡,各地藩王也可能趁机作乱。 

 实在不利于大局稳定。 

 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这事还没个确定的说法。 

 苏晚晚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皇上可还记得李广?” 

 陆行简下意识沉默。 

 当年清宁宫大火,是先帝张皇后与太皇太后周氏矛盾达到极致、不死不休的局面。 

 然而。 

 这件事到最后,周氏只是轻拿轻放。 

 把所有罪责都归咎于太监李广。 

 背后的先帝和张皇后只是被夺了权,尊贵的身份依旧。 

 朝堂文武百官和各处藩王也迅速偃旗息鼓。 

 一场风潮涌动消弭于无形。 

 从李广家里搜罗出来的受贿结交名单上,涉及许多文武大臣。 

 最后名单被付之一炬,不予追究。 

 说实话,这样妇人之仁的做法,并不符合他的行事做风。 

 不过,他也能理解周氏的选择。 

 如果当时彻底撕破脸面,先帝退位或者驾崩,情况就能更好吗? 

 老迈的太皇太后,尚且年幼的太子。 

 只怕会让野心勃勃之辈更加蠢蠢欲动。 

 别人且不说,周氏的小儿子简王可不停上奏折,请求进京侍奉老母亲。 

 到时候,周氏是强行扶自己的小儿子登基为帝,还是扶他这个年幼的太子呢? 

 也是这场变故,让陆行简不得不走出周氏的保护伞,学会独自去面对复杂又危险的局面。 

 因此,至今对李广他仍然抱有彻骨的恨意。 

 如果不是那场大火,他的人生或许不必那么艰难。 

 苏晚晚看不到他的脸色,并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也不再多说。 

 空气有一瞬间的寂静。 

 陆行简看着她小心谨慎的模样,觉得有点好笑,带着笑意凑到她耳边低声道: 

 “我们说好的,你来定。” 

 这个姿势和语气实在暧昧,尤其是当着李总管和鹤影的面,苏晚晚觉得很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