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585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杜峰的英年晚婚让人感到意外,没想到花花公子如他,有一天也会成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当然了,看起来他似乎充满了大无畏精神,无惧牺牲。

林朝阳看着他的样子,倒是弄明白了他这么多年那么多莺莺燕燕过眼,处一个女朋友不成、处一个女朋友不成的原因。

敢情你小子好这口啊,人在年轻的时候果然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往院里看了一眼,陈岚的长相不算惊艳,即便留着短发,看起来也蛮漂亮。

最主要的是有一股健康阳光有活力的气质,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姐夫,你看什么呢?”

林朝阳挖苦道:“呦呵,我看两眼都不行了?你这飞醋吃的有点过分了。”

杜峰有些不好意思,转移话题,“你可真没意思,我好心接你。”

“行了,不说这个了。”林朝阳总算放过了杜峰,他这才松了口气。

回想杜峰以前跟女朋友在一起时的表现,林朝阳得出一个结论,在不在乎真是不一样。

他让杜峰等一会儿,进了正房的东屋,在保险柜里翻找了一通,然后拿出一块弥勒福吊坠。

“未过门的弟媳妇第一回见面,送她个礼物,你给她吧。”

他手中的翡翠吊坠翠绿欲滴,深邃醇厚,仿佛整个森林的所有绿意都凝聚其中。

在光线的照耀下,又不失鲜亮灵动,透着细腻、柔和的光泽,散发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一看就知道绝非凡品。

杜峰也没客套,眉开眼笑的接过吊坠,越看越喜欢,“姐夫大气,我就知道陈岚今天来了,肯定不能空着手走。”

“你们两口子接个人这车费可真够贵的!”林朝阳打趣了一句。

说完话,杜峰立刻兴冲冲的握着吊坠跑到外面去跟陈岚邀功。

林朝阳只见两人说了几句话,陈岚又拉着不情愿的杜峰进了屋。

“姐夫,谢谢您的好意,可这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跟林朝阳想的差不多,他满脸笑容的说道:“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贵重不贵重的。又不是回回都送,这算是第一次见面的见面礼,以后可就没有了。”

推让了两个来回,陈岚才在林朝阳的强硬要求下,收下了吊坠。

“这翡翠还是太老气了,回头让杜峰带你买些时髦的首饰,以后结婚能用得上!”林朝阳笑眯眯的调侃着。

对面的两人不约而同的露出几分羞涩姿态,看着怪有意思的。

送走了杜峰和陈岚,林朝阳看了一眼两个孩子,回燕京之后两人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满院子疯跑,风中全是笑声。

傍晚时分,林朝阳帮着张桂芹准备晚饭,她背着保姆偷偷对林朝阳说:“你是不是也得给人家放个假?谁家还不过个年!”

她口中的“人家”是指跟着林朝阳从香江回来的保姆和保镖。

“过了年他们也放假,过年这几天他们是辛苦点,工资可比平时多,还有红包拿。”

“那得花多少钱啊,更应该放假了。”张桂芹嘟囔了一句。

林朝阳笑了笑,换了个话题,跟她聊起了家常。

“这几年啊,什么都贵,我们年轻时候哪像这样啊,老百姓大米白面都快吃不起了!”

“你们年轻的时候能吃得起大米白面?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物价涨,工资也涨。再说了,你还缺钱?您这就有点不实事求是了。”

“那也不能赚多少钱,花多少钱吧?人家公家单位的职工一个月给5块钱粮价补贴,我和你爸啥也没有。”

林朝阳哭笑不得,说了半天他才弄明白,敢情老母亲的不满出自于这里,不患寡而患不均。

“您老都什么身价了,还差这仨瓜俩枣的?我爸赚钱不交您啊?”

“他敢!”

张桂芹平时不动声色,偶露峥嵘,霸气侧漏。

“还是的。您都多大岁数了,年轻时候没那个条件,现在有条件了,该享受就得懂得享受。”

“世上的福谁能享完,现在这样就知足了。”

……

隔天大年二十九,林朝阳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燕大,刚吃完午饭,陶玉墨风尘仆仆的推开了家门。

“回得早,不如回得巧,刚吃完饭。”陶玉成笑嘻嘻的说。

陶玉墨无语的看着大哥,都四十多岁的人了,一点正形都没有。

她问林朝阳:“我姐呢?”

“你姐可比你敬业,到现在还没回家呢。”

“真应该给她颁个劳模。”

陶玉墨放下行李,嫂子赵丽去给她把饭热上后,就凑到了她身边,一脸关切。

陶玉墨知道赵丽关心的不是她,而是大侄子。

“你就别担心了,希文在那边挺好的……”

陶希文九月入学斯坦福大学,他所在的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全美第1,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

皮克斯动画的总部在伯克利,和斯坦福大学同在旧金山湾区,距离不过六十多公里,陶玉墨去美国出差,肯定要去看看大侄子。

听陶玉墨说了一阵陶希文在学校的情况,赵丽放下了心,然后又埋怨道:“这孩子,放假了也不知道回来,打什么工啊!又不是供不起他。”

斯坦福的寒假是12月中旬到1月上旬,就二十多天时间。这个寒假陶希文没有回燕京,跟家里人说在美国打工。

赵丽说的没错,她和陶玉成的小生意做的不算大,但以家里的家底供陶希文在美国读个研究生肯定不成问题。

“孩子这么懂事,不愿意给你们增加负担,你们要知足。”陶父说。

“是啊,希文这么懂事,像我了!”

陶玉成就这么把话题这么顺其自然的吸引到自己身上,除了话题,还有一身仇恨。

“像你,可不是像你嘛!”赵丽冷哼着,眼神朝向卧室的方向,陶希武正没心没肺的跟冬冬在一起搓游戏手柄。

“这个不怪我,都是玉墨小时候给带坏了!”陶玉成狡辩道。

陶玉墨吃着饭中了一枪,“你大儿子也是我带的,他怎么考上斯坦福了?”

“这……”陶玉成憋了一会儿,说道:“这孩子,还是像他大姑了。”

陶玉墨满脸嫌弃,“你恶不恶心,我姐又没在这,你拍什么马屁啊!”

“这怎么叫拍马屁,我这叫实事求是。希文年纪轻轻的就跟个小老头一样,跟他大姑小时候一个样。

希武从小就吊儿郎当的,像你!”

“你从小才吊儿郎当呢,我燕大毕业的,你什么学历?”

陶玉成词穷,完胜的陶玉墨得意起来。

看着兄妹俩逗闷子,林朝阳乐了好一会儿,然后又上楼敲响了吴组缃家的门。

人吧,岁数越大越爱热闹,刚才林朝阳带着孩子回来,吴组缃在楼上听了陶家半天的热闹,见林朝阳来了,他笑的像个顽童。

“抽烟!”

林朝阳主动散烟,吴组缃摆了摆手,没有去接。

“没想到啊,烟都戒了?真有毅力……”

还没等林朝阳夸完,只见吴组缃掏出了一只烟斗,悠然的给自己点上。

林朝阳:……

“您老这属于变本加厉啊!”

“黄土都埋到眉毛了,还差这点烟?”吴组缃吐出一口烟圈,神色之间仿佛看破了红尘。

要不是当年老同志抽口粮烟时的窘迫依稀还在眼前,林朝阳差点就信了他这派高人风范。

“行,您老现在也是抖起来了。”

两人是忘年交,聊起天来无拘无束。

吴组缃退休多年,前些年还会讲讲课,这几年年纪大了,就不再讲课了。

不过今年燕大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想让他写一部《吴批红楼》收录到中心所编的《国学研究丛刊》中出版,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这本书的事。

说笑了一阵,林朝阳下楼叫上两个孩子准备离开,不忘叮嘱陶家人明天去小六部口胡同过年。

赶在三十上午,陶玉书总算是回到了燕京,跟家里人过了个团圆年。

只是吃年夜饭时,陶母心情不佳,原因自然是由于大孙子陶希文人在美国。

陶父、陶母比林朝阳父母大了几岁,如今已是古稀之年,每到年节,老人最盼的就是团圆,谁不在都挂念。

“希文在美国就上两年学,很快就会回来的。”陶玉书安慰她。

春晚刚开始,陶希文又从美国打来了越洋电话。

外面鞭炮阵阵,尽管电话里的声音听不太清,但这通电话还是让陶父陶母的心情好了起来。

一家人乐呵呵的看着春晚,几个孩子看得最是认真,大人们则是边看电视边聊天。

大家一年里聚在一起的时间就这几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陶希武很关心陶玉书经营的星空卫视,他在香江的时候最喜欢看星空卫视的综艺节目,比内地的电视有意思多了。

听说星空卫视今年转播央视的春晚,陶希武稀奇的问:“那香江都能看到春晚了?”

“何止是香江,东南亚都能看到。”陶玉墨说。

星空卫视今年除了针对内地的凤凰台的开播,还新开了多个针对东南亚国家的频道,如电影台(东南亚频道,国语广播)、卡式台(东南亚频道,国语广播)、新闻台(东南亚频道,英语广播)……

听着这话,家里人都感觉有种咫尺天涯的玄妙感觉。

“大姑,那你的电视台最远能播到哪儿啊?”

“理论上,是全球都可以看到,但具体还要看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关键是要看当地的政策是否允许我们落地。”

陶希武畅想着说道:“那再过几年,欧洲人、美国人是不是也能看到你的电视台了?”

陶玉书哈哈笑了起来,“这个不太可能,那样做成本太高了……”

她接着又给陶希武解释了电视台的运作模式、东西方意识形态差别和地缘政治影响,听得陶希武晕晕乎乎的。

“弄个电视台也太麻烦了,不如拍电影简单。”

陶玉墨笑骂道:“傻小子,你大姑这电视台以后价值百亿,再麻烦也值得!”

陶玉成的反应一惊一乍,“百亿?一个电视台就一百亿?”

“这不是我说的,是报纸说的……”

自去年《亚洲偶像》热播以来,星空卫视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节节攀升,广告费也与日俱增,只一年的时间便已经可以对标香江最大的免费电视台——无线电视台。

但作为香江唯一一家卫星电视台,星空卫视的潜力远不止如此。

今年星空卫视陆续在东南亚国家落地,覆盖观众群体呈几何数字上升,意味着电视台的影响力和广告费也必然相应提升。

前段时间《亚洲偶像》第二季播出,延续了去年的火爆,如《信报》《香江政经周刊》等财经媒体不约而同的都发表了一些讨论星空卫视发展前景的文章。

这些媒体普遍认为,以星空卫视所表现出的强势内容输出能力,扭亏为盈只是短期内的时间问题。

《信报》看好星空卫视3年之内广告营收破20亿港元,5年破30亿港元。

未来星空卫视如果能够打通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各个国家的落地,覆盖收视群体将超过20亿。

一旦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打算对电视台进行资本化运作,进行拆分上市,市值恐怕将轻松突破百亿港元市值,而且这个数字还是保守估计。

家里人听着陶玉墨的介绍,啧啧称奇,没想到电视台竟然是这么大的生意,这跟大家印象里国内这些电视台可完全不一样。

大年夜就在春晚与说笑之中过去,次日一早,一家人在鞭炮声中起床互相拜年。

孩子们最是积极,陶希武收压岁钱收的脸都笑开了花,却被母亲赵丽拦腰一刀斩到脚踝,只留下了100块钱。

“妈给你攒着,等你以后上大学留着用。”赵丽的大饼画得很娴熟。

吃完早饭,有人在家等着别人上门拜年,有人出门给别人拜年。

这两年林二春在燕京混开了,过年还有人上门拜年的。反倒是陶父退休多年,门庭越来越清净了。

等到下午,林朝阳张罗着请大家去看电影。

今天是大年初一,也是《赤壁大战》上映的日子。

首都电影院就在长安街上,也不算远,一大家子人腿儿往电影院走去。

路过公交车,看着车身上的电影宣传海报,陶玉成惊叹着问:“玉书,我这几天净在外面看《赤壁大战》的海报了,还有报纸、杂志上也有一堆,这得花多少钱啊?”

“1000万。”

陶玉成咋舌,他还是第一次见电影上映搞这么大的阵仗、花这么多钱的,这得多少票房才能回本啊?

面对他的这个问题,陶玉书没有深聊,只说:“我们又不是只在内地上映,还有海外市场。”

陶玉成点了点头,“也对。”

如今国内电影市场还没有“档期”一说,更没有“贺岁档”一说,但也正因为如此,林氏影业才选择了不走寻常路,打算造出一个“贺岁档”的概念来。

为了这个概念的打造,林氏影业和各家合作单位花费不菲。

跟档期一样,这年头的电影宣传大多时候就是发行单位贴贴海报,在电影杂志上打打广告,手段单一,毫无吸引力,当然了,也几乎没多大花销。

但《赤壁大战》的宣发就不一样了,过年前一个月,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各种关于《赤壁大战》的软文满天飞。

这几天,燕京的公交、地铁、出租车和王府井也到处都是《赤壁大战》的广告,在几个直辖市和大一点的省会城市都是如此。

照这个宣传,票房要是不多出个两三千万,都不够这宣传费分成的。

不过林氏影业也不是傻子,电影行业历来是赢家通吃的零和博弈。

内地市场看似落后,但能在一两毛钱、三五毛钱票价时就可以诞生几千万、上亿电影的票房,头部电影的票房潜力不可估量。

《赤壁大战》的质量很不错,只要宣传的势头真能造起来,只要观众真心认可,回本并不困难。

一家人走进首都电影院,看见电影院休息大厅里竟然还真人在买票,虽然不算多,但陶玉成还是感到有些惊奇。

“还真有人来看电影!”

赵丽拉了他一下,不会说话你就别说。

陶玉书笑了笑,并不在意。

贺岁档这个档期概念出现之前,国人确实没有大年初一看电影的习惯,甚至绝大多数城市电影院在这一天都不会开门。

在售票口买完了票,距离电影开场还有二十多分钟,大家没有急着进放映厅,而是在门口查人头。

初一的电影院看起来不起眼,这么一会儿功夫,也进了三四十号人。

等进了放映厅,陶玉墨左顾右盼的查了一圈,“才将将五成上座率,有点少啊!”

“不少了,今天可是大年初一。”

五成的上座率已经达到了陶玉书的心理预期,观影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

姐妹俩说话的时候,大银幕上出现了肯德基的贴片广告,这又是林氏影业的一项创举,率先将国外已经成熟的贴片广告形式引进了国内。

5条广告,进账100万元,也算是补贴了一下电影的宣发费。

6分钟后,电影正式开始。

两军对垒,遥相对峙。

一方军队营帐连绵,一眼望不到尽头,军旗猎猎作响,尽显兵强马壮之势。

另一方军队明显要少很多,但阵营整齐,士兵们紧握武器,严阵以待。

镜头自空中俯瞰,而后不断推进,直到聚焦到周润发那张粗犷霸气的脸上,他的眼神眺望远方,带着些许烦忧,画面右侧出现“曹操”二字,此时画外音响起: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率领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自冀州浩浩荡荡的开赴前线,粮草辎重堆积如山,绵延不绝。

自恃兵力强盛,妄图以绝对优势一举碾压曹操。

曹操仅有两万兵力,且粮草供应紧张。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画面一转,乌巢火起,杀声震天,奇袭计成,决战一触即发。

喊杀声逐渐衰弱为背景音,画外音仍在继续:

曹操奇袭乌巢粮仓,造成袁军军心不稳,抓住时机一举击溃袁军主力,大胜袁绍,史称“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后,曹操迅速统一北方,于建安十三年七月率领麾下大军势如破竹,直逼荆州。

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军顺利占领荆州,军威大振。

依附于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尚不知刘琮投降的消息,直到曹军抵达宛城才仓促应战,与曹军激战于长坂坡……

画外音渐弱,战场之上喊杀声震天响,硝烟弥漫,局势惨烈。

乱军之中,有一骑将身披银甲,手持龙胆亮银枪,胯下一批雪白照夜玉狮子马,怀中系一襁褓,于曹军重重包围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有曹军部将持三尖两刃刀来战,不几回合,被银甲将一枪刺倒,杀散众军,白马越众而出。

正前方却又有一支军马拦路,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上书:河间张郃。

银甲将面容刚毅,挺枪应战十余回合后见久攻不下,于敌军之中不敢恋战,纵马欲去。

背后有二将叫阵:“贼子休走!”

前方又有二将挡住去路,银甲将大喝一声,声若雷霆,手中银枪一抖,化作万点寒星,刺向四将。

枪锋所到之处,衣甲如蝉翼,血光飞溅,有如人间杀神。

众军将一时惶恐,银甲将趁势直透重围。

远处山坡之上,观战的曹操见银甲将如此神勇,心中暗赞,问道:“此乃何人?竟如此勇猛!”

战场之上,手下败将曹洪不甘,纵马飞奔逐向银甲将背影,大喊:“军中战将可留姓名?”

数十丈外,银甲将横枪立马。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说罢,一勒马缰,纵驰而去!

曹洪望着赵子龙远去的背影面色复杂。

山坡之上,曹操惊叹:“真当世虎将也!可惜未能活捉。”

……

《赤壁大战》开场五分钟,连续两场战争戏,气势宏大,动作场景精彩,迅速将观众们的心神吸引进故事之中。

尤其是当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云喊出那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在场所有男性观众无不热血沸腾,有几个人甚至激动的喊了出来,压抑不住心中的热血站起了身。

“嘛呢?嘛呢?”后排观众很是不满。

几个人这才回过神来,连说话道歉都顾不上,赶紧坐下,生怕错过了后面的剧情。

林朝阳转过头,面上带着轻笑,悄声对陶玉书说道:“这电影成了!”

陶玉书心头同样轻松。

《赤壁大战》算上宣发费用总投资4000万元,创下了中国影史记录,但对于林氏影业来说并不算多大的投资。

她之所以这么重视,完全是出于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连本国、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都不尊重,你能指望他创作出什么正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