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577章 出口转内销

 被纽豪斯从《纽约客》踢走,罗伯特·戈特利布事先并不知情。 

 在那之前,家中聚会时他甚至还在跟林朝阳讨论今年《舌尖上的中国》的专栏内容。 

 离开《纽约客》之后,罗伯特·戈特利布回到了他的老巢克瑙夫出版社,担任名誉总编辑,理论上他和纽豪斯仍就是员工和老板的关系。 

 今天他打来电话,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蒂娜·布朗接手《纽约客》后,刻意冷落林朝阳,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要不然麦克拉思不可能不联系林朝阳。 

 新人新风气,蒂娜·布朗要为《纽约客》塑造出崭新的刊物风格,并无不妥。 

 但她低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力,不提去年连载时的风光,只说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舌尖上的中国》的热卖和它的影响力,就完全值得《纽约客》大力拉拢。 

 按照广告部门的估算,如果《舌尖上的中国》今年能够继续在《纽约客》连载,那么它为杂志带来的广告费增幅很有可能数倍于去年的成绩。 

 这时蒂娜·布朗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巨大的错误,等她再联系林朝阳想补救,林朝阳却压根不给她这个机会。 

 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于是乎,就有了罗伯特·戈特利布今天的这通电话。 

 在电话里,罗伯特·戈特利布的语气带着歉意,他这通电话打的也有些不得已,并不想让林朝阳为难。 

 “我理解你的处境。不过罗伯特,我决定不再继续《舌尖上的中国》专栏不单纯是因为赌气。 

 你也知道,我的主业是写小说,每年花出一段时间来写专栏确实要花费我很大的精力。 

 另一方面,《纽约客》给的报酬确实不太高,写专栏偶尔尝尝鲜还好,总这么干性价比太低了。” 

 林朝阳心平气和的跟罗伯特·戈特利布聊着他不再写专栏的原因,听完之后,罗伯特·戈特利布轻轻叹了口气。 

 “以《舌尖上的中国》现在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你不再继续发表专栏文章,实在令人遗憾。” 

 “遗憾肯定有一点,不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它新奇的内容输出模式。 

 以后大家见得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林朝阳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朱迪斯·琼斯手底下负责的那些美食作家已经有人开始致敬他的写法了。 

 未来一两年之内,美国的读者们可能会陆续看到《舌尖上的墨西哥》《舌尖上的意大利》《舌尖上的印度》…… 

 “不能这么说,你是第一个这么写的作家,无论如何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聊了十多分钟,两人挂断了电话。 

 罗伯特·戈特利布打这个电话是碍于情面,既然林朝阳已经有了决定,他也不会让林朝阳为难。 

 挂了电话,两个孩子去院子里的泳池玩水,有保姆看着,林朝阳正打算去书房看看书,这时电话又响了起来。 

 他一接起电话,就听见杜峰咋咋呼呼的声音。 

 “姐夫,我等会到深水湾,晚上你可得请我搓顿好的!” 

 林朝阳有些意外,“你要来香江?” 

 “我现在就在香江呢……算了,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你在家等着我吧。” 

 说完杜峰就撂了电话。 

 在家里等了一个多小时,晚饭之前,杜峰果然出现了。 

 “你什么时候来的香江?怎么没提前打电话?” 

 “这不是有事嘛。” 

 闻言,林朝阳更加好奇了,“你来香江能有什么事?” 

 “这事说来话长!” 

 前年杜峰花费了不少精力和财力创建了女装品牌“红秀”,发展了一年效果不算太理想。 

 倒不是不赚钱,这年头搞服装很难不赚钱,只是没有杜峰预想的那么赚,尤其是跟服装城的生意比起来。 

 今年过年聚会的时候,杜峰聊起这事,陶玉墨就给她出了点主意,还赢来了一辆大奔。 

 杜峰这次来香江,就是为了落实这件事的。 

 “在海港城开店?还是玉墨帮你联络的?” 

 林朝阳细品着杜峰说的话,心中转瞬了然,“你们俩这是要搞‘出口转内销’?” 

 杜峰一拍手,“姐夫你这个说法妙!没错,就是出口转内销,太精辟了!” 

 陶玉墨给杜峰出的主意是个一揽子计划,第一步是让他现在香江注册一家服装公司,名字就叫vermillion grace,听起来有点valentino的味儿。 

 有了服装公司,接下来就是开店。 

 海港城是香江最大的购物中心,诸多国际一线品牌都在这里开了门店。 

 但又不像太古广场那些商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卡的那么严,基本有钱就能搞定。 

 vermillion grace在香江的第一家“品牌旗舰店”即将落地在这里,占地300平方,投资800万港元。 

 当然了,也将是vermillion grace在香江唯一一家旗舰店。 

 一家店投资800万港元,即便是杜峰现在身家数亿,也忍不住心疼。 

 这还没完,他还得请代言人。 

 请代言人是件有学问的事,按照杜峰的认知,随便请个香江的当红女明星就行了。 

 可陶玉墨却不这么认为,像林青霞、梅艳芳这些香江女明星现在在内地名气是够大,但逼格还是差了点意思,陶玉墨给他选了个人。 

 “谁啊?” 

 “波姬·小丝。” 

 林朝阳愣了一下,随即心中莫名的生出一股佩服来。 

 尽管以前就觉得小姨子是个天生的生意人,可现在看林朝阳觉得还是太低估她了,这丫头是个营销天才啊! 

 提起波姬·小丝的名字,国人并不陌生。 

 波姬·小丝出生于美国纽约,拥有意大利、法国、英国、爱尔兰四国血统,从幼年时代便展现出惊人的美貌。 

 因为出身演艺世家,所以她顺理成章的成了童星,10岁时就为杂志《花花公子》拍摄了裸照,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除了拍广告、拍杂志写真之外,波姬·小丝在1978年以11岁的年纪在电影《艳娃传》中饰演一名雏妓。 

 从此艳名远播,被好莱坞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改革开放的年代,国内与国际上的资讯交流不算畅通,但也正因为如此,也让许许多多的人对于国际信息更加推崇与笃信。 

 波姬·小丝的名字也逐渐为国人所知,之后又有她的电影《青春珊瑚岛》《无尽的爱》等电影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国内。 

 波姬·小丝长了一张兼具东西方审美的混血脸蛋,十分契合国内的审美,让她在国内收获了众多影迷。 

 总结而言,她应该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被广泛认知的西方明星之一,有点类似费翔“初代偶像”的意义。 

 95年,赵丽蓉和巩汉林在春晚上表演小品《如此包装》,所调侃的“麻辣鸡丝”对标的就是波姬·小丝,可见其在国内知名度。 

 美国明星、好莱坞明星,自然是要比香江明星高级的,外来的和尚更会念经早已深入老百姓的骨髓。 

 “我这回来香江有两件事,一是旗舰店开业,二是拍广告片。 

 玉墨这丫头真是败家,请人花了我300万美元。 

 姐夫,你说她是不是在中间吃回扣了?” 

 说起花钱,杜峰又心疼起来,这些钱他得卖多少件衣服才能赚回来? 

 “你以为好莱坞明星那么好请呢?这点钱不多。” 

 林朝阳随口敷衍了一句。 

 300万美元确实有点多。 

 波姬·小丝的巅峰期在七十到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候在好莱坞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内娱的爽子。 

 之后她去读了大学,事业从此一落千丈,大不如前,这两年只能演一些配角。 

 300万美元确实贵了些,但林朝阳不认为这是陶玉墨虚报价格,中饱私囊了。 

 英文名字起的再好听,红秀还是红秀。 

 明星赚钱也是看人下菜碟的,假如是lv找明星代言,有的明星可能分文不取,主动配合。 

 但代言红秀这种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品牌,多收点钱也很合理,多出来的钱就当是车马费了。 

 见杜峰狐疑的看着自己,似乎是怀疑他在给陶玉墨打掩护,林朝阳冷笑一声。 

 “你看看你这小肚鸡肠的样子,哪有点做大老板的样子。你以为玉墨现在看得上你那点小钱?” 

 杜峰愣了一下,“啥意思?” 

 “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林朝阳感到稀奇,就小姨子那个得瑟的性子,竟然没跟杜峰说。 

 “她那公司卖了,玉墨到手快3个亿!” 

 林朝阳小小的替小姨子小小的四舍五入了一下。 

 “夺少?3个亿?” 

 杜峰眼睛瞪得像铜铃,声音都劈叉了。 

 “淡定!港元,不值钱。” 

 这两年人民币贬值了不少,港元兑人民币大概是07:1。 

 杜峰这么一算,仍旧震惊不止,“那也是两个多亿啊!” 

 “也就你两三年的利润。” 

 “那能一样吗?她公司才开几年,就那么点人,还没我一个卖场人多呢!” 

 “不能这么比,玉墨做的怎么着也算高新技术产业,你那卖场属于服装零售业。再说了,她把公司卖了,是一锤子买卖。” 

 杜峰点了点头,“倒也是。这丫头……之前我听她说公司不是挺赚钱的吗?怎么好端端的,给卖了?” 

 林朝阳正要说话,门口传来动静,陶玉墨回来了。 

 “呦,你来了?门店看了吗?感觉怎么样?我给你找的可是香江的顶尖设计师。” 

 “不错不错,辛苦辛苦!”杜峰笑得一脸褶子。 

 “这回来没带小女朋友?”陶玉墨调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