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511章 朝阳同志操碎了心啊(第2页)

 徐克下意识的以为陶玉书的这种想法是出自独属于老板才有的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可等他跟陶玉书聊了几句之后,才发现原来林氏早已经为李连杰做好了规划,而且还不是那种简单的规划。

 《少年英雄方世玉》系列?《一代宗师黄飞鸿》系列?

 徐克也算是开了眼,第一次见捧人搞系列电影的,照这么个捧法,就是块朽木也该红了。

 当然了,他也不得不承认,李连杰确实有成为功夫巨星的潜力。

 人靓、功夫靓,只要电影质量过关,红起来似乎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

 他相信,这也是林太之所以会看中李连杰的原因。

 在徐克心中盘算之际,他又听陶玉书问道:“你那家新视觉工作室,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徐克回过神来,不知陶玉书怎么会突然提起新视觉。

 但既然已经决定投诚,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他脱离新艺城之后,先成立了电影工作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又成立了一家专门做电影特效服务的新视觉特技工作室。

 说起电影特效,大多数国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应该都是好莱坞那些以假乱真的科幻片,《星球大战》《黑客帝国》《星际穿越》……

 我们身为观众所看到的科幻电影和那些以假乱真的科幻片,基本都是电脑特效发展之后的成果。

 但实际上,早在电影这门艺术形式诞生不长时间,就出现了电影特效。

 1902年,乔治.梅里爱拍摄、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之旅》。

 这部仅有14分钟长的科幻片也首次将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搬上了银幕,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人类在大银幕上对太空这个神秘世界的诠释。

 之后的一些年里,《金刚》《大都会》《化身博士》等诸多科幻电影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常规,为电影特效的发展贡献出了力量。

 这个时候的电影特效,基本都是在电影胶片上做改良,利用视觉错觉展示特效,效果粗糙。

 等到五六十年代,电影行业走出了最初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将电影特效带到了另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例子就是《2001太空漫游》。

 这部于1968年上映的太空科幻电影,特效之逼真,放到现代看也依旧可以以假乱真。

 而在当时,为了电影的真实性,导演和制作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手工绘制图纸,制作模型,才得以实现这样的效果。

 而到了七十年代以后,一个名叫乔治·卢卡斯的年轻人打响了电影特效全面革新的宏大战役。

 电影特效的制作开始脱离手工作坊模式,进入工业化时代,电脑特效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徐克所创立的新视觉特技工作室,水平还无法和同时期的好莱坞特效公司相比,成立以来只接了四部电影的特效工作,呈现出的效果算是在香江业内顶尖的水平了。

 《倩女幽魂》的特效便是新视觉的成果。

 新视觉是由徐克独资所有的,他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工作室的情况,等待着陶玉书的下文。

 “这几年好莱坞的特效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已经与世界各国的电影制作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

 这些年来,香江电影深耕古装、武打、神怪片等领域,可特效发展却一言难尽。

 我们不能等观众看够了那些老掉牙的特技、特效才想到变通,必须要主动出击、主动变革,重视起特效这件事。

 电影本来就是视觉的艺术,一旦我们在视觉上让观众失望,那么等待香江电影的只有被观众抛弃一条路。”

 陶玉书的几句话说得徐克眼睛越发明亮,他这个人在特效制作方面,本身就有自己的追求和执念,陶玉书的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