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赏析画作(第2页)

 就连邓晓霞都有些吃惊。
 她看向方羽。
 这家伙,难道真的通晓字画?
 然而。
 就在这个时候。
 李浩却淡淡开口:“《洛神图》看似分三个部分,实则……只有一个部分。
 此言一出,字画室内瞬时陷入短暂的静寂。
 李浩没有理会,继续说道:“《洛神图》的创作背景,及其创作者当时的立场,与现代观念背道而驰。”
 “许多人只看到前两部分的辉煌与情感纠葛,忽略了最后一部分。
 “最后一部分,才是点睛之笔。”
 “在这一部分中,无论是山水、人物、神态、异兽,还是色彩,都与前两部分风格迥异,意在突出画中这两人的存在。”
 “一位艺伎,一位将军。”
 “但如果仅是旧俗将军策马出征,艺伎垂泪,这画便失去了其传统的宝贵内涵。”
 “在这画中,将军实际上已经牺牲,桌面上散落的湿润红绳,即是剧毒的杀人工具。”
 “为国征战的将军陨落,你们看艺伎在做什么?”
 “艺伎仍旧凝望窗外,自饮自酌,她对将军的思念,仅仅为了些许赏钱罢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是在批评那种现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也是这幅画更深层次的寓意,在爱情中批判孽缘,以小寓大!”
 李浩这一番话落下。
 方羽脸上终于露出震撼的表情。
 经李浩这么一说,整幅画竟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一种全新的感受!
 《洛神图》,仿佛真正活了过来,不再只是靠色彩,靠它的时代感!
 这……怎么可能?!
 蔡倩雯一脸惊讶地看向李浩,但碍于方羽在场,她只好不情愿地把视线收了回来。对于李浩的评价,蔡倩雯只能简单总结:完美!
 他的点评,虽只捕捉了画中一个小细节,却在艺术层面远远超越了方羽!
 蔡倩雯虽难以置信,却不得不承认,在书画领域,李浩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国内一些知名的专家!
 而且,这还是方羽首次被他人比下去。
 莫名的,蔡倩雯心里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邓晓霞同样震惊不已。
 她对九龙国的传统书画虽了解不多,但自小跟随邓姥姥,耳濡目染之下,也算颇有见解。
 尤其是这《洛神图》,能在书画室中占据首位,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邓晓霞的理解,仅浮于表面;
 方羽的理解,比她更深一层;
 而李浩的理解,更是与众不同!
 他从未提及画作色彩之美,笔触之细腻。
 只是通过对一个小细节的剖析,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瞬间赋予《洛神图》以灵魂,触动人心!
 这,才是艺术的精髓!
 动人!
 李浩做到了,而别人望尘莫及!
 表面上看,两人的差异似乎不大,但邓晓霞清楚,李浩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为远超方羽许多。
 刚才她还为方羽的表现感到惊讶。
 如今,更多的是震撼,难以置信,看向李浩的目光满含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