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李渊坚决不同意,他流着泪说,想当初平阳追随自己征战沙场,她是一位真正的军人,她也有军功在身,凭什么不可以以军礼下葬?
争论不休,最后还是李渊以帝王的命令最后按下了众臣的反对意见,遂了心愿。
也就是说,后世之人一致称赞的,又有能力,又贤惠的,中国好女人平阳公主,就连死后想要用军礼下葬都十分困难。
这些当朝大臣都会用各种陈芝麻烂谷子的规矩来否定她,她还想做皇帝?
莫说是平阳根本就没有这个心,就算是她有,大臣们也绝对不会因为她有能力,又忠诚于大唐,甚至,她还是个姓李的就会允许她这样做。
不会!
绝无可能!
实际上,男人才能做皇帝,这早就是满朝文武,皇亲贵族之间的默契,也正是因为这一份默契,每一个新登场的皇帝,也无一例外的,都是男人。
女人不管多优秀,只要你展现出异乎寻常的权力欲望,你想要再往前一步就会被朝廷上清一色的男性大臣,更不要说是那些蛰伏在你的背后,虎视眈眈的男性皇族成员给死死盯住。
说到底,他们不可能让任何一个有机会接触到顶级权力的女人有称帝的可能。
让她们有打破这种默契的机会。
想想看,平阳公主为大唐建立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她并没有任何的权力野心。
当年,她身披战袍也只不过是履行自己作为李家一份子的责任罢了。
但是,这些大臣对于平阳的感激,尚不比她的亲爹。
不过是一份死后的哀荣而已,既不会伤筋动骨,又不会让大唐土崩瓦解,为什么就是不肯呢?
更何况,说的夸张些,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几场关键战役之中的突出表现,这些大臣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打工呢!
作为臣子,竟然妄议主上,这还不说是大逆不道?
突破。
如果深入探究大臣们的内心就可以明了,实际上,他们也并不是单纯的反对平阳这个女人,他们反对的,是任何加在女性身上的特殊待遇。
在很多大臣们看来,就好像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一样,女人的基本工作就是找个男人解决他的生理需求,顺便生儿育女。
什么?
征战沙场?
什么?
攻城猎地?
那些事情实在是太过宏伟了,根本就不是女人该做的事情!
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不需要有自己的姓名,更不需要有自己的身份地位。
她们的一生,不过是从出生以来的父亲家里被转移到了成婚之后的丈夫家里。
如果足够长寿的话,她们的人生就又要转移到儿子家。
至于她们自己,根本没有独立成一户的可能。
一个女人,在这个社会上行走,她的身份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母亲,当她以这两种身份出现的时候,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生活。
可以开店,也可以参与社会生产,社会为什么可以准许她们这样做?
难道是因为她一个女人也要吃饭吗?
当然不可能了!
虽然她们是以自己的身份在赚钱,但是,说到底,社会利用的也只是这些女人的劳动力而已。
她们能够抛头露面出来工作,都是因为要帮衬丈夫,抚育子女,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只需要看看单身女人如果生计有问题,社会会不会准许她们去开个摊子,或是替人做工赚钱就知道了。
很困难的。
基本上是没有门路的。
以古代的社会氛围来讲,一个单身女人,她能够参与的社会劳动最多的项目就是绣娘。
毕竟,缝缝补补的事情,还是更有耐心的女人有优势,但即便是绣娘,往往也是没有出嫁的,尚在父母家的女人才能够做的。
她们的收入,往往也是要贴补家里的,不能算是自己的,往往自己也不能留用。
这就是男人和女人出门做事的区别。
当一个男人赚了钱,他往往就化身为分配者,他的这些钱,理所当然都是属于自己的。
接下来,她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分配给自己旗下的女人,孩子。
如果说,这个社会上有一个群体是女人也可以单独出来就业的话,不要高兴的太早,肯定是所谓娱乐行业,青楼妓馆的女人倒是可以自己开门营业,那大概也是一种就业。
这就是整个社会对女子的要求,那么,平阳公主虽然贵为皇帝之女,但是,她现在要以专属于男人的方式下葬,这在大臣们的心中也是不能被允许的。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不管你生前做过什么,你有多么大的功绩,只要是女人,你就要按照传统的规定去和你的丈夫埋在一起。
去加入柴绍家的家族墓地。
只要不是按照标准模式来办,他们就会叽叽歪歪,各种意见。
说回到武媚娘,用外国的叶卡捷琳娜、安妮等女王来作比就更是驴唇不对马嘴。
这些国家实际上对皇室的继承权本来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叶卡捷琳娜的女王之位也是来源于丈夫,而安妮女王他们英国本来就肯定女子的继承权。
女人,是可以做女王的。
他们的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和中国古代就有明显的不同,不必用外国的剑来砍中国的树。
至于古代女子地位的变化也绝对不是因为出了一个倒天反罡的武媚娘才让男人们有了警惕心,不肯再对女人放权,对她们的野心严密防范。
实际上,自恢弘的大唐以后,古代的那些朝代的风气就越发的趋向保守。
五代时期先不提,北宋并没有统一中原,自己就是个蹩脚的朝代,又因为终日里无法摆脱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压力,北宋的男人打仗都不灵光,自然会产生一种,对付不了金人(辽人),我还对付不了你的情绪。
自宋以后,整个社会对女人的控制也更加的严格,她们的活动范围急剧缩小,她们可以参与的社会事务也越发的贫瘠。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再来一个女皇帝的土壤,至于后面的明清时代就更不用说了,那个年月,女人连自己的脚丫子正常生长都无法做主,就不要提其他的任何权力了。
至于李隆基最后的昏聩,那就更不能把这口锅扣在他的祖母武媚娘的头上。
看一个人要综合的看,绝对不能割裂的看,如果要扣锅,那么,就应该是不区分好锅还是坏锅,全都给扣上。
在李隆基当政的前二十年他还创造了开元盛世,那么这个好锅,要不要扣在武媚娘的头上?
至于武惠妃,诚然,她确实是武媚娘的侄孙女,可她更是李隆基青梅竹马的女人。
武惠妃父亲武攸止在她年幼时就病死了,于是,武媚娘就将这个侄孙女接到宫里来抚养。
而那个时候,也正值李唐宗亲被大肆杀戮的巅峰,作为李旦儿子的李隆基,也被囚禁在宫中,不得随意外出,也就是说,武惠妃几乎是被李隆基看着长大的。
正是因为有这份情意,李隆基才对武惠妃格外的青睐,在深厚的情谊面前,什么,你是武家人,我是李家人就全都不重要了。
最后,大臣们可以阻止的也就是让武惠妃继续做皇后而已,不能让她有重蹈覆辙的机会。
除了这一点,武惠妃可以说是李隆基在杨贵妃之前的真爱了。
这,又与祖母是不是教得好,有什么关系?
可以说,李素节的死,唯一可以得到好处的,就是天后武媚娘,除了她,就没有别人。
李素节虽然刚刚恢复了爵位,但是,众所周知,他根本无法对李贤的太子之位构成威胁。
只有武媚娘,这个女人当年就憎恨李素节的生母,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也正是因为这份恨意,才让她过分残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