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按照狄公的说法,圣人把我扔到大理寺,还是为了保护我了?”
“那是自然。”
“为了验证圣人的想法,微臣还专门提到了刑部狱,可殿下也听到了,圣人一定要让殿下到大理寺来,这就说明了,圣人是不想让殿下受苦的。”
“更不是真的想让殿下被定罪。”
竟……
还有这种解释的方法吗?
原本以为李治这个老阴批终于开始发威的李贤,顿时就伤心了。
怎么可能呢?
事情怎么能够按照这样的路径发展呢?
这样一来,李贤的作死大计,还如何实现?
不会的!
一定是狄仁杰自作多情,他们这些李唐的忠臣啊,对李治的真面目了解的还是太少了。
很多人还以为,他是多么仁慈的一个大好人呢!
“可既然圣人想要保护我,为什么还要把我送到大理寺狱?”
“不是应该直接说我是清白的更好吗?”
“要不然,让我回东宫也好啊!”
哎!
说起这个来,这也是狄仁杰迷惑不解的点。
这是为什么呢?
以圣人之英明,必然能够一眼看穿,太子殿下绝对是冤枉的,可他为什么还要让殿下到大理寺狱来坐监呢?
圣人这样做,有什么深意?
他会不会有什么隐含的目的?
“殿下别急,微臣以为,圣人这样做,肯定是有他的目的,殿下是清白的,也就不必担心会被冤枉,只管在大理寺,好好休息,闲暇的时候,还可以和微臣切磋棋艺。”
“微臣棋艺不精,能够和殿下下棋,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狄仁杰还是没有正面回答李贤的问题,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呢?
当然是因为,狄仁杰也搞不清楚李小九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了。
正常。
这纯属正常。
一般人,谁能把自己的脑袋瓜给扭曲成李治那副德性?
至于所谓的棋艺,那还真不是因为李贤有特别的才能,什么巨大的天赋。
完全是因为上一世看过的电视比赛太多了。
就算真实水平只有业余二段,可看得多了,也算是增长了许多经验,对付唐人是没问题了。
“少卿,黄门侍郎裴炎,想要探望太子殿下。”
“什么?!”
“裴令来了?”
竟然还有人来看我,乖乖,我还以为,李治下了禁止探望的命令,所以才没有人来呢!
难道,其实并没有?
只是没有人敢来看他这位倒霉的太子?
没有人来倒是也无所谓,太子殿下都准备坦然赴死了,难道还要在乎为什么没有人来看他吗?
无人问津才好呢!
这不就可以安安静静的去死了吗?
可惜。
太子殿下好歹也算是个人物,就算是他想玩消失,这些大臣们也不会肯。
这种霉星高照的日子,李贤还是挺想看到这些大唐朝各怀心思的大臣的。
就算是给他最后的日子找点乐子也不错嘛。
可为什么偏偏是裴炎呢?
这个人来了,能有什么作用呢?
还不如不来呢!
“狄公,难道,大臣们还可以来看我吗?”
“我没有被幽禁?”
“殿下怎么能算幽禁呢?圣人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说法,圣人也没有阻止大臣们来探望殿下。”
“所以……这些日子是从来也没有人来探望过我吗?”
李贤的眼中,不自觉的流露出失落的神色,狄仁杰看到后,欣然大笑:“殿下多虑了。”
“几天来,打算探望殿下的人很多,只不过都被微臣给挡回去了。”
“什么?”
“狄公,你这是何意啊!”
狄仁杰当然是有自己的用意的,作为大理寺现任少卿,虽然不是一把手吧,但是,现在,众所周知的是,在大理寺做事的人,就是他狄仁杰了。
他说的话,基本上也是算数的,大理寺的官员们,也都乐意跟着他做事,听从他的指挥。
所以,狄仁杰决定不让他们见太子,他们就真的见不到,而且,大理寺里的其他办事人员还要帮着狄仁杰隐瞒。
至于真正的大理寺卿何戟,哦,那位现在就属于是甩手掌柜一个类型的了。
不管事。
什么都不管。
有了狄仁杰这样勤恳又有能力的属下,何戟还有什么好操心的?
你知道的,官职呢,还是让他站着,事情呢,却都是狄仁杰在做,到时候,若是出了什么岔子,担责任的不也是他吗?
何戟还不是毫发无伤?
“微臣之所以不让殿下见那些人,是因为他们就算是见到了殿下,也没什么用处。”
“那么,裴令就有用处了?”李贤反问。
总觉得,在这件事上,狄仁杰的自信是过于充足了。
有没有那么确定啊!
说是有自信,还就真是有自信,面对李贤的质问,狄仁杰不但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反而还依然故我。
“有!”
“当然有!”
“请太子殿下相信微臣,微臣一心为殿下着想,绝对不会让殿下受一点委屈。”
“不过……”
“不过什么?”
是什么,让一向快人快语的狄仁杰,突然欲言又止,还用那种特别有深意的眼神看着李贤。
啧啧……
看来,又要出问题啊!
“殿下,为了保住性命,殿下一定要坚称自己的清白,什么错事都不能承认,不能揽在自己的身上。”
“微臣怀疑,裴侍郎是来给天后打探消息的!”
哦!
居然还有这种可能?
对啊!
裴令是谁的人?
武媚娘的人!
怎么把这么关键的事情都能给忘记了呢?
真是岂有此理!
所以,裴炎这是来代替武媚娘,打探他的动静了?
这是好事啊!
若是可以通过这次见面,把武媚娘给惹恼了,让她想点办法把李贤一波送走。
任务不就算是完成了吗?
愿望不就算是实现了吗?
“狄公放心!”
“我一定会按照狄公说的办的!”
狄仁杰:我怎么看着这么不像呢?
不是狄仁杰疑心重,实在是太子这个人,就是让人不放心。
怎么可能放心呢?
别人警告也好,提醒也好,都是为了让李贤能够尽可能的保住性命,保住太子之位。
而太子殿下本人呢?
不只是完全没有这个意愿,而且,还和诸位大唐的忠臣良将们完全背道而驰。
太子之位?
能换来冷暖空调吗?
保住性命?
那还怎么回现代?
所以啊,这件事该如何操作,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只是,在和狄仁杰这一类精明强干,一身正气的大唐官员打交道的时候,李贤多少还是收敛了一些。
毕竟,他对狄公还是敬重的嘛。
到底也是历史名臣了,而且,是扭转乾坤,扶大厦之将倾的肱股之臣,不管是从当代人的角度,还是从后世人的角度,对于狄仁杰,都应该有起码的尊重。
虽然,按照很多人的说法,武媚娘不过是给武承嗣画大饼,她从没有想过把皇位传给武家人。
所以说,就算是最后没有狄仁杰来劝说,结果也会是一样的。
武媚娘还是会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也就是李显了。
毕竟,就算是她,这种开天辟地型女人也跳脱不了年龄的限制,只要李显没死,李旦就不能越过李显直接当皇帝。
虽然,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相比而言,李旦要比李显聪明的多,合适的多。
然而,实际真的是如此简单吗?
那个时候,武媚娘已经很大的岁数,很老了,精力,体力都跟不上了。
正是考虑接班人的关键时刻,而狄仁杰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把李显给弄回来?
就是因为,时间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