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104章 狄郎中,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虽然说是要谈正事,但是,很显然,明崇俨是一点也不着急的,他们坐上了马车,便沿着长安城的中轴线大街缓缓前行。

 其间,不管是明崇俨还是莫名被邀请的狄仁杰,都很沉得住气,你不说话,我也不说话。

 主打一个针尖对麦芒。

 当然了,两边都是高手,就算不说话,互相之间的试探观察也没有停下。

 尤其是明崇俨。

 老实说,他对狄仁杰是有一丝敌意的。

 这个人上去了,那我怎么办?

 很显然,天后现在也很器重狄仁杰,虽然短时间内还无法和明崇俨相比,但明崇俨已经有了一种预感,不久的将来,这个男人一定会超过自己。

 成为天后最信任最倚仗的人!

 为什么明崇俨会有这样的想法?

 难道,大唐第一美男子对自己的容貌也没自信了?

 不!

 不!

 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要说容貌,狄仁杰当然还是比不上明崇俨的,但怀旧坏在,他长得也不错。

 最重要的是,肚子里有墨水,还有能力,又有手腕,从办事手段上来讲,狄仁杰也不至于像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似的,一提到天后要掌权就脸红脖子粗的。

 死活不依。

 如果狄仁杰是那种看法的人,他在天后的身边就一天都待不下去,武媚娘才不会给他任何重要的指派。

 而现在的情形时,狄仁杰已经受到了天后重用,虽然这个差事完成的不那么完美。

 但毫无疑问,今后,如果狄仁杰可以更上道的话,天后就会着力提拔他,让他在三公之中有一席之地。

 到时候,狄仁杰可就无人能敌了!

 走着走着,两人就到了东市。

 再一转眼,狄仁杰便已经坐在菜馆里了。

 明崇俨是个享受型的人,就算是要找狄仁杰面谈,即便今天要谈的事是非常重要又非常正式的。

 但他还是忘不了要吃喝玩乐。

 没有拉着狄仁杰去平康坊,已经算是他识趣了。

 虽然狄仁杰也并不排斥去平康坊游玩,但很显然,他并不想和明崇俨一起游玩。

 “明文学,天后要请你带什么话?”

 “还请说明白。”

 两人才刚刚落座,小菜才刚刚摆上来,狄仁杰就开始发炮了。

 一点没耽搁,也不想耽搁。

 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甚至连筷子都没有拿起来。

 明崇俨轻叹了一声,有些不满。

 “狄郎中,何必呢?”

 “你我现在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你又何必如此清高?”

 “难道,你不是天后的人吗?”

 “难道,你没有接下天后指派的差事吗?”

 狄仁杰一顿,颇有些为难。

 明崇俨要是这样说,他也就不得不撒谎了。

 “那又如何?”

 “天后交代的事情,必然是相当的重要,明文学也是做事妥当的人,为什么不把正事先说了,再来吃饭?”

 “你说清楚了,这顿饭我吃的也放心啊!”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明崇俨做过很多设想,但他万没有想到,狄仁杰竟然会这样回答。

 狄仁杰怎么能否认明崇俨的说法呢?

 他以为,他傻吗?

 明崇俨是谁的人?

 天后的人!

 既然是天后的人,又来找狄仁杰谈话,那么很显然,明崇俨也好,他代表的天后也好,肯定都把狄仁杰看成是自己人。

 而狄仁杰在这个时候声称自己不是天后的人,那不是直接就把自己暴露了吗?

 现在,还远远未到和天后撕破脸皮的时候!

 “既然狄郎中这么着急,那我就明说了。”

 “狄郎中,肃州战场上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天后很感兴趣,她一直都在等着你进宫谒见同时把当时的情况说清楚,可你一直都没来,天后体恤你是公务繁忙,所以特地让我来打听一下。”

 说的倒是挺好听,狄仁杰对明崇俨的印象也说不上是好还是坏。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可以相处。

 但这个问题嘛。

 对于狄仁杰来说,就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了。

 所谓意料之中,当然是因为肃州之战的很多谜题确实没有被破解,除了当事人,谁也不可能说清楚,谁也不可能洞悉真相。

 身为天天都盼着太子倒霉的天后,一想到肃州之事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心中自然是猫爪子挠似的。

 无论如何也想弄清楚。

 可意料之外的也是,就算是着急,也不必专门找人到尚书省来打探吧!

 还专门派出了明崇俨,这让人很为难啊!

 “原来又是为了那件事,肃州之事,那天在紫宸殿上,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

 “东珠和多莫罗都是肃州守将,难道,他们说的话,你还不相信吗?”

 “我没有不相信,我只是代天后问话,是天后有疑问。”

 “再说了,你是天皇天后派到肃州去的,回京之后,你务必要向帝后禀明情况。”

 “谁让你没来的,天后责成我来询问,还是给你面子了。”

 “仁杰兄,不要怪我没提醒你,若是天后主动召见,你现在可就不能坐在这个饭桌上了。”

 “说不定是在监牢,等着我问话。”

 这还不算恐吓吗?

 那什么算恐吓?

 狄仁杰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明崇俨的威胁之意已经是昭然若揭,但他也丝毫没有畏惧。

 “既是如此,我也就一定要说明白了,还望明文学能够一五一十的向天后禀明。”

 明崇俨轻轻颔首,狄仁杰便把思绪拉回到不久之前的肃州战场。

 老实说,当时的那场大战,他也并没有经历,况且,他这一路上总是追着李贤的的屁股后面跑。

 等他终于追上了,人家也打完了。

 什么都没赶上热乎的。

 “明文学,太子之所以对肃州大战语焉不详,确实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一场仗,我们确实是成功的夺回了甘、肃两州,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却并不是我们打下来的。”

 “什么?”

 “不是打下来的?”

 “那是?”

 有鬼吧!

 果然是有鬼吧!

 明崇俨瞬间就激动了,他挖到了大新闻了!

 这一回回宫就不担心向天后难交差了!

 这个狄仁杰,可以啊!

 原来,他还真是天后的人!

 “打到了一半,吐蕃就自己退军了,也是我军战术运用得当,太子殿下用声东击西之法,成功的把肃州大将逢甲给调出了肃州城,而后又派偏军将逢甲的军队堵截在半路上,而此时,肃州城内,守军空虚,守将又无经验,毫无斗志,所以,在正式破城之前,守将多莫罗就开城投降了。”

 “竟然是这样?”

 “竟然是吐蕃人自己投降的?”

 “居然就这么简单?”

 明崇俨有些不可置信,如果真是这样,那李贤只需要说实话就可以了,敌人直接投降,这在战报当中有什么忌讳?

 有什么不能提及的?

 还要故意隐瞒?

 “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肃州虽然是这样拿下来的,但是,殿下万没想到,肃州旁边的甘州城,因为听到肃州城已经被唐军攻破,竟然发生了内乱。”

 “原本只依靠甘州当地的百姓,当然是无法和吐蕃守军相抗衡,但是,肃州附近的乌云堡竟然也派出兵马参加了战斗。”

 “这是太子殿下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于是,肃州既下,甘州竟然也跟着被攻打了下来。”

 “两座重镇全都被唐军收复,因为过程实在是过于离奇,过于顺畅,一时之间,太子难以在战报当中表示清楚,于是就只能先报大捷,具体的情况,没有讲明。”

 “既是如此,殿下完全没有隐瞒的必要啊,能够不费多少人马就取得了两座城池,还是大唐丢失已久的,不论是用什么方法打赢了战争,最后,还是获胜了,还是占据了城池,这不一样是值得称赞的大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