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大江 作品

第63章 太子别走啊!(第2页)

 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的。

 而这些粮草都是固定的物品,它们又不能突然跳起来,和敌人对抗,但它们往往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比方说,即便是这支劫掠的敌军没有杀伤太多的辎重部队,但是,他们把粮草打劫了一大部分,这样一来,就算是辎重部队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那也一样失去了意义。

 因为你要用命去守护的粮草,被敌军劫掠,反而肥了外人的田,你是给自家运粮的,还是运输大队长?

 辎重部队的守护任务,当真不像后世人认为的如此简单,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保障后勤给养的问题。

 在古代,这可是关乎一支部队能不能活下去的重点!

 战士们不只是要打胜仗,最关键的就是要先活下去,活着,才能打胜仗。

 否则,忠诚无比的尧君素,也不会被身边人杀害了!

 没吃没喝,甚至要易子相食的人鬼不如的年代,战士也好,平民百姓也好,还有什么信念跟着你混呢?

 由此可知,当时大非川之战的时候,李治让郭待封跟着薛仁贵一起出征,为其副手,真的不是不看重他。

 而薛仁贵将保障后勤辎重的任务交给他,也并不是想要夺功,相反,正是因为久经沙场的薛仁贵太明白辎重对于一支远征部队的重要性,所以,他才让同样极有战场经验的郭待封来负责这件事。

 并且认为,郭待封也有能力保障唐军的后勤。

 结果呢?

 结果他竟然就回报给李治一个大大的失利,这就是郭待封,自私傲慢。

 为什么他一定要在这样的重要时刻坏事?

 难道,他看不出这一战对于大唐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吗?

 不!

 他当然看得出。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他看得出,所以才拼尽全力和薛仁贵争抢。

 这样的大战,若是功成,那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胜利,那可是一件不世大功!

 郭待封可不能让功绩都被薛仁贵给抢走了!

 但事实上,薛仁贵他需要抢吗?

 如果当初的安排调过来,让你郭待封去指挥前方作战,薛仁贵照顾后方辎重。

 然后呢?

 就没有然后了!

 不必去做不切实际的想象,以郭待封的能力,他连辎重都保护不好,还指望他可以出奇兵,把前方兵锋锐利的吐蕃军团挡住,甚至是大获全胜?

 饶是如此,还有一个身份地位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郭待封就看不起薛仁贵,即便薛在数次征战当中都战功赫赫,威震四方,但是,在郭待封的心里,他仍然是比不上自己的。

 原因就在于,郭是名将之后,而薛仁贵起自布衣,虽然大唐武德充沛,也不太拘泥于是否出身世家。

 但这并不等于说那种起自魏晋,绵延至南北朝,纵横南北二百余年的世家沿袭的思想就没有影响了。

 郭待封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大功劳都应该是自己的,薛仁贵就该靠边站。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大非川一战,正可以表明,在一场古代战役当中,对于辎重部队的保障是多么的重要。

 很多战役,并是不败在了前线战场上,而恰恰是因为后方的补给出现了问题。

 如果一个发展本来非常良好的战役,却被后勤拖累,以至于最后,功败垂成,可以说,这是相当惨痛的一个教训了。

 而现在,刚刚从大非川的教训当中清醒过来的太子殿下,为什么又要弃辎重部队而去?

 难道,他已经忘记了那深刻的教训?

 “陈海,你辛苦一趟,换一匹快马,去前面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务必要见到太子殿下,奏明情况!”

 陈海咬了咬牙,重重的点头,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

 他们不来找我们,我们就去找他们!

 这联系,一定不能断了!

 陈海说去就去,而陈沧,则留在原地,带领着后方两千兵马原地休息。

 现在这种情况,也确实不宜继续行军,前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都不知道,辎重部队可不比其他兵种。

 他们的行动严重的受到被他们保护的辎重的影响,想快,他也快不起来啊!

 别说是快马加鞭,就说是现在临时要变换一下路线,在一个没有预定好的地方转个弯,那都是相当困难的事!

 眼看着陈海脱离队伍而去,负责辎重的战士们渐渐出现了人心不稳的倾向。

 陈沧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