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平时代的太子,拥有军功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好事,你的皇帝老子都没有上过战场,可你却在战场上奋力冲杀。
这不就是在打皇帝父亲的脸吗?
我都不行的事情,你却行,就比如说现在,把李贤放在朝堂上,问一问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大唐将领,他们到底会追随谁?
他们会为了李治,忤逆李贤吗?
到底谁才是他们内心真正信服的男人!
军功,在历朝历代都是极端重要的!
毕竟,能够获得军功的机会本来就是极少的,而所谓的朝堂政治,却是无时无刻,只要是朝廷还在运转就一定会在运营的。
而谁有能力致使朝堂发生动荡?
是那些手握重权的权臣吗?
看看裴炎就知道了,即便是获得了无比的重用,只要是手里没有兵马,想要除掉他,简直是比吹灰还容易。
而武将一旦宣示效忠,再有一二权臣在朝堂策应,身为大唐名正言顺的太子,李贤想要搞事,实在是太容易了!
李贤冲向战场的那一刻,毫无疑问就是在给自己树立人望,而他的所作所为,必定会让李治和武媚娘产生忌惮。
这才是一个有能力,有胸怀的太子踏上覆灭之路的正确选择。
历史上,那些臭名昭著的坏太子,其实并没有几个是真的被皇帝父亲废黜的。
他们或有覆灭的,那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无能荒谬,而是因为他们既胡作非为,还妄图篡位,这才让皇帝父亲起了杀心。
而那些惨被废黜,又丢了性命的太子呢?
他们往往有什么共同点?
当然是有能力,有抱负,却又没有确切的不足之处了!
历史上,就算是真的起兵谋反的皇子,都是不少的,如果成功了,那就是新的皇帝,一步到位。
可要是没成功,当然只能成为皇帝父亲的刀下鬼了。
至于许多本本分分做太子的倒霉蛋呢?
很多时候也只是因为他们显现出了极强的能力,就引得皇帝老爹不满,这还不说,许多所谓的杀害亲子事件,还和前朝有脱不开的关系。
太子的蠢蠢欲动,往往还是因为朝堂上下的大臣也开始对皇帝展现出了不满。
他们开始渐渐的倒向更加年轻,更加有为的太子。
这也是一种投资。
许多在当朝并不受待见的野心勃勃的大臣,他们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当朝皇帝这里,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期望了。
如果皇帝器重他们,他们早就可以升迁,可以一展抱负。
可最后,他们却没有达成心愿。
于是,只能从其他的方面入手,企图做一个开国的功臣,获得从龙之功。
这样内外勾结,就算是太子仍然十分本分也并无越权的想法,但只要朝堂大臣全都归心太子,皇帝老爹也会本能的保护自己。
而保护自己,最好的手段是什么?
当然是除掉太子,从源头上掐断群臣们的野心了。
太子死了,又何妨?
儿子咱多得是。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皇帝主张多多开枝散叶,似乎也是很正常的,没有多一点的备胎,也不够皇帝老爹造的啊!
君不见,历史上那些独生的太子,往往就没有那么有规矩,嚣张跋扈,胡作非为的居多。
而皇帝老爹呢,不管他们自己做皇帝的时候有多么大的作为,回来面对自己的熊孩子也依然是无所作为。
他能做什么呢?
把唯一的命根子弄死?
然后皇位旁落?
疯了吗?
而作为熊孩子本尊,太子也对皇帝老爹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心知肚明,也就可劲的造。
至于太子李贤,他可没有这样的好命,李治的备选还有很多,他可不会纵容李贤胡作非为。
当然了,这是历史上的纯正风味。
不是李贤经历的这个时代。
现在的李贤面对的是武媚娘实力大大减弱,而他本人的实力还并没有太过削弱的时代。
如果李治真的已经废了,成了个活死人,那么,他不但不能保护太子,更不可能再利用太子和天后互斗来保持朝堂的平衡。
就像历史上的轨迹一样,不管李贤是否谋反,是不是真的有行动,有准备。
但那个时候的天皇李治已经十分虚弱,他已经无法控制武媚娘,而武媚娘急于铲除李贤这个拦路虎,她很清楚,一旦李治过世,让李贤这样的硬汉上位做皇帝的话,凭着他们两人之间的仇恨,李贤也不会让她这个太后好过的。
最重要的还在于,李贤是能够拉拢朝廷重臣的,史书有言,帝素爱太子,英武贤明。
可见,在史家的那杆笔下,李贤是非常符合他们审美的一个储君,这和庸弱的李显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李贤可以顺利登基,大臣们也不会萌生出二心,又或者认为,这个朝堂交给太子,还不如接着让太后管事呢!
李贤完全有能力把大唐的各项事务都处理的很好。
而视线回到现在的视角,李贤自河州归来以后,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的局势很好。
李治对他也产生了一些猜忌,如果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或许,李贤就可以顺利引发李治的忧虑,进而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彻底铲除他。
可是,就在一切都发展顺利的好时候,李素节却跳了出来,后来又来了明崇俨。
这些人的突然插入,让李贤的计划随着他们的举动一变再变。
而很显然,李治的态度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自从发生了这两件事,原本还对李贤多有忌惮的皇帝陛下,突然在玄武门这个大唐最敏感的地点,宣布了对太子的心无芥蒂。
绝对信任。
也不知道李治到底是脑子被谁给踢了一脚,又或者是吃坏了什么东西,那个脑子为什么和李贤一样都不太对劲呢?
但不论如何,一个拉拢群臣的太子,是一定不会受到皇帝老爹的喜欢的。
既然已经没有什么好的套路,那么,也就只能求助于历史经验了。
来吧!
裴炎!
刘仁轨!
文臣。
武将。
都到东宫来吧!
就让李治看着,看看他能怎么办!
太子将要在东宫大宴群臣的事,当然是一转眼就传到了大明宫蓬莱殿。
闻听此事的天皇李治,不但没有立刻跳脚,反而微微一笑,表情自如。
“来苏,这情况属实吗?”
身为李治的铁杆,来福听到这些汇报,很自然的就怀疑到了武媚娘的头上。
来苏是武媚娘的拥趸,他说的话,极有可能就是受了武媚娘的指使。
而之前,在太平公主的婚事上,天后是狠狠的吃了一亏,以她的个性,怎么可能坐以待毙,毫不反击?
你看,天后的反制措施,这不就来了吗?
来苏简直是冤死了。
“福公公,你冤枉我了,我哪里敢欺瞒圣人?”
“就算是天后让我这样说,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也不敢作假。”
“所以,这确实是太子的想法?”
李治握着茶盏,还笑的挺欢实的。
他居然还能笑的出来?
这不是他的事吗?
来苏连忙如实禀报:“圣人圣明,这确实是太子在东宫说的话,奴婢句句属实。”
“殿下说,本来冬至节的时候就要举行盛大的欢宴,和群臣同饮,可却被耽搁了。”
“心中很是遗憾,现在趁着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务,便把诸位爱卿集于一堂,共叙情谊。”
来苏一边说,一边揣度着李治的神色,小心翼翼的选择用语,生怕真的惹了李治不快。
这可是大明宫的顶级上司,区区一个来苏,如何得罪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