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瑞 作品

第97章 暗号游戏(第2页)

 然而好景不长,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便突生变故。就在同年十月间,御史孟传金怀揣着一份重要的奏折悄然入宫面圣。究竟所奏何事能令这位御史如此小心翼翼?原来,孟传金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平龄的朱卷(即经过精心誊录后用红笔抄写而成的试卷,其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居然与他原本的墨卷(也就是考生参加考试时当场作答所用的黑色笔迹的原始试卷)存在诸多出入之处,二者严重不符!此事一经曝光,瞬间如巨石入水般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各种猜测与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百姓们对此事议论纷纷,整个京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得沸反盈天。

 咸丰帝闻听此事后,不禁勃然大怒,心中暗想:“此等事情岂能容忍?必须彻查清楚!”他当即拍板决定,迅速下达诏令,责令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陈孚恩以及户部尚书全庆等一众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组建一个专门的“调查小分队”。这个小团队可谓是精英荟萃,每一位成员都是在朝堂之上声名显赫之辈。

 就这样,一场名为“戊午科举案”的风波如燎原之火般熊熊燃起,瞬间吸引了朝野上下无数人的目光。而那位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平龄同学,则一下子成为了这场惊天大案中的核心焦点人物。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人们对他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当今那些备受瞩目的当红明星。平龄的名字仿佛一夜之间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且说这平龄啊,他乃是满洲镶白旗包衣之身。按常理来讲,身为旗人的他本该循规蹈矩、恪守本分,但此人却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癖好——唱戏。而且呀,他可不是仅仅私下里哼唱几句过过瘾就算了,而是常常以票友的身份公然登上舞台,一展其歌喉与身段。

 诸位需知,在那个年代的大清王朝,戏子被视为低贱卑微的行当,属于下九流之列。尤其是对于旗人而言,胆敢涉足此业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不折不扣的大逆不道之举。然而,这位平龄仁兄似乎对此全然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地沉迷于戏曲艺术之中。

 再来说说他的才学吧,其实也不过尔尔,普普通通毫无过人之处。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就在此次乡试当中,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平龄竟然如有神助一般,力压众多饱读诗书的士子们,一举夺得了乡试第七名这样优异的成绩。

 此事一经传出,顿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街头巷尾、茶肆酒楼之间皆是人们对此事的热议之声。有人摇头叹息道:“哎呀呀,这年头真是世风日下啊!想不到连一个区区唱戏之人居然也能够高中举人,这世间还有天理吗?”更有人愤愤不平地叫嚷着:“这其中必定有鬼!定是那主考官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所致!否则凭他平龄那点儿墨水,如何能取得如此佳绩?”一时之间,各种猜测和质疑声不绝于耳,整个京师都陷入了一片哗然与混乱之中。

 话说载垣、端华以及陈孚恩等一众位高权重的官员们,突然接到上头传来的指令,要求他们前去提审那个名叫平龄之人,务必要弄清楚此人高中举人的秘诀究竟何在。于是乎,这帮达官显贵便浩浩荡荡地奔赴牢房而去。

 待到见到平龄之时,众人开始轮番发问,然而面对这一连串的质询,平龄却表现得极为慌张,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支支吾吾了半晌,愣是没能说出一句完整清晰的话语来。任凭那些官员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像只受惊的兔子一般,眼神闪烁不定,就是不肯吐露实情。

 就在这审讯陷入僵局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平龄居然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狱中!这下可好,原本就扑朔迷离的案情瞬间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起来,简直比那戏台上唱的曲目还要曲折离奇得多。

 负责此案的官员们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紧接着对平龄的试卷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可真是吓一跳!只见那墨卷之中,连草稿都残缺不全,错字和病句更是多如牛毛,密密麻麻得仿佛米粒撒满了一地。而当目光转向朱卷时,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上面竟有多达七个错别字被人改过。看到此处,众人不禁纷纷摇头叹息:这改卷的人莫不是个深藏不露的“错别字纠正大师”不成?否则怎会有如此能耐,能将这满篇错误修改得如此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