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瑞 作品

第19章 三征噶尔丹(第2页)

 这一仗,清军斩首2000余骑,生擒100余人。最后,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逃离战场啊。这场战斗他基本上已经赔光了老本,已经不能跟清朝抗衡了。基本上他对康熙已经构不成威胁了,几天之后。康熙皇帝这才率领主力部队踏上归途,得胜返京。 

 同时给青海湖附近,漠西蒙古各部首领写信。告知他们谁要是看见噶尔丹把他捆吧捆吧,给我送北京来,如果你们敢包庇他,就跟他同罪,大清就对你们动手,我天朝大兵势必踏平你们。 

 由于这个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被他的侄儿策往阿拉坦坦占领了,再加上康熙的一吓唬沿途首领又没有人敢接应他,其实他的有些亲信看到噶尔丹已经日薄西山了,于是纷纷倒戈投靠了清朝了。所以这个战败后的噶尔丹就只好流窜到了一个叫阿察阿木塔台的地方。经过两次大战,噶尔丹集团已经土崩瓦解,成不了什么气候,所以康熙皇帝要求噶尔丹投降,但是噶尔丹是真有刚啊,我就是不降有种你弄死我。 

 康熙皇帝决定满足他的这个要求,于是康熙36年。皇帝再次带兵亲征,这个时候的噶尔丹已经是穷困已极。不光没有粮草,连帐篷都没有,叫天天不应,是叫地地不灵,狼狈不堪,只能挖草根儿吃。到了八月初,康熙皇帝又致函噶尔丹,最后一次要求他投降,但是。这封信送到的时候,52岁的噶尔丹已经挂掉了,一说是因为服毒。 

 大清经过和准噶

尔韩国数次交战,在军事层面上以绝对胜利收场,但是几十万大军在沙漠戈壁中来来回回,后勤补给所消耗的巨额银两也导致帝国财政濒临崩溃,况且呢,不是说噶尔丹一死准噶尔汗国就消失了,西部准噶尔仍然由策旺阿拉伯坦统治隐患重重。但是这后来的故事就由他的孙子乾隆皇帝来书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