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娃 作品

第16章 火洞子,噩梦的开始

 “就是想听故事了。”

 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直接问盗墓的事,多少有点莽撞。

 不如以听故事为由头。

 让驼爷先讲盗墓故事,然后顺势旁敲侧击。

 驼爷眯着的笑眼里,闪过不易察觉的精芒。

 “想听故事容易,不过先得考考你。”

 “咱这咸阳塬,过去叫个啥?”

 我不假思索道:“唐时称洪渎塬,西汉时称五陵塬,为汉唐两朝王公贵族葬地。”

 咸阳塬堪称风水宝地。

 西汉十一位皇帝中的九位,都葬在这里。

 又因长陵等五座陵墓设置陵邑,从全国各地迁移富豪望族到陵邑居住,而被称为五陵塬。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说的就是五陵塬当年富足豪阔的生活。”

 驼爷笑道:“那再往前呢?咱这咸阳塬在西周叫什么?”

 “啊?”

 这可难住我了。

 跟章教授学习时,他没说过西周时的咸阳塬叫什么。

 “哈哈哈,不知道了吧。”

 驼爷有些得意。

 “商朝时,咱这里是毕方。”

 “周代商之后,被封给毕公姬高建立毕国。”

 “咱这咸阳塬啊,在那时被称为毕塬。”

 “我要讲的盗墓故事,就和毕国有关系。”

 我心里陡然一紧。

 要真如驼爷所说,咸阳塬是毕国封地所在。

 那可能存在的王侯大墓,会不会是毕国国君之墓?

 西周时咸阳塬算王畿之地。

 毕国肩负守卫王畿,拱卫宗室的重任,属于天子重臣,国君墓中的宝贝肯定不少!

 我心中生出无数念头,驼爷依然自顾自的讲着。

 “那是四十多年前,有一伙盗墓贼受洋人委托,在咱咸阳塬上探寻毕国墓葬。”

 驼爷说的四十多年前,是1940年之前。

 当时恰逢乱世,许多外国人打着考古的旗号,进入我国进行盗墓勾当。

 比如盗取敦煌大量珍贵文物的斯坦因。

 盗掘黑水城无数珍宝的科兹洛夫。

 华尔纳和外国传教士怀履光,雇佣盗墓贼盗和村民,盗掘金村东周天子墓。

 那时期,无数珍宝被盗掘出来流出国门。

 “那伙盗墓贼从周陵一直探到咱鸭沟,最终在村东面田地里有了收获。”

 村东面田里?

 要不要这么巧!

 我截胡的那个墓,就在村东面田里!

 莫非驼爷说的,就是我怀疑可能存在的王侯级大墓?

 我呼吸不由沉重起来。

 竖着耳朵听驼爷讲述,生怕漏过一个字。

 “那时洛阳铲还没流行过来,他们用竹竿连接,绑上铁钎打入地下,分辨带出滴泥土。”

 “铁钎下探十八米多,终于带出了白膏泥。”

 白膏泥是高岭土,因具有很强防渗漏和封闭性,所以古代贵族墓葬通常用作封土。

 在干燥的时候呈白色,称为白膏泥。

 潮湿环境中呈青色,称为青膏泥。

 二者是同一种东西。

 通常只要探出白膏泥或青膏泥,就意味着遇到大墓了。

 “他们以带出白膏泥的点为中心,向前后左右每隔半米下铁钎,探查墓室结构。”

 遇到大墓,有经验的盗墓贼都不会急着下去。

 而是在上面连续下探铲,探查墓道走向墓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