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香积寺之战

 唐军远征图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而作为文明的生产物,华夏战争的历史同样厚重无比。 

 不过因为史书记录天然需要精简文字,很多循规蹈矩或者规模不足的战役,都被史学家用“某年某月某某攻克哪里”这样的公式记录,一笔带过了。 

 所以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战役,一般要么是以少胜多,要么是出奇制胜,再不济也要歼敌无数,获得了酣畅大胜。 

 然而在资治通鉴里却记载有一场空前惨烈的战役,这场战役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的奇谋巧计,也没有很大的实力差距,获胜方更不是大获全胜意气风发。 

 相反,这是一场最终以一方的惨胜为结果,两只实力相近的精兵悍将硬碰硬的肌肉比拼。 

 这场战役便是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决定性战役,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香积寺之战。】 

 “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战役。” 

 当李世民读懂了天幕所说的唐军战例后,脚步明显虚晃了一下。 

 大唐安史之乱中叛乱的是唐军,平叛的也是唐军。 

 到底是怎样惨烈和被称之为“巅峰”的战役程度,才能让天幕不以大唐贞观的为例,偏偏以这个为例。 

 平复了下自己的情绪,李世民对身边的皇后笑了笑示意自己无碍后,轻声说道:“作乱的叛军纵然可恨,可更可恨的是带着他们叛乱的安禄山。” 

 “这场战役打来打去,手心手背都是肉,伤的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啊!” 

 房玄龄张了张口,却又无言讲出。 

 “陛下,安史之后,我大唐仍是得以存续,这也是个好消息。” 

 长孙无忌轻声道。 

 李世民颔首微笑道:“好了,诸位爱卿,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能被天幕盘点的唐军战役到底是什么样吧!” 

 【唐收复长安之战,又名香积寺之战。 

 让我们从“历史记忆”的长河源头,去探寻、了解一年前跟着父亲唐玄宗仓皇出逃的太子李亨,在灵武匆匆登上帝位,成为想要“匡扶大唐”的唐肃宗后,为啥最心心念念的,就是收复被叛军占据的都城长安? 

 为了夺回长安,唐肃宗为啥不顾前两次反攻的失利,否决谋臣李泌直扑范阳端掉叛军老巢、“釜底抽薪”的计策,调集一切资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跟长安死磕到底? 

 为什么有郭子仪、李嗣业、仆固怀恩这些顶级名将率领的15万大军,面对10万叛军时,却会打得这么艰难? 

 将以多打少、本来应该一边倒的“香积寺之战”,硬是打成了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大型决斗场,以极其惨重的代价为唐肃宗赢得了挽救大唐颓势的决定性胜利。 

 以及这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大胜仗,让谁?成为此战最大受益者的战争经过吧。 

 其实,自从公元756年六月,跟随父亲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经历“马嵬坡之变”,先被父亲“抛下”抵抗叛军,又被大臣推上帝位成为唐肃宗之后,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夺回长安,重振大唐雄风。 

 只不过,当时的大唐境内狼烟四起、山河破碎,安禄山叛军到处攻城略地、疯狂肆虐。 

 颠沛流离的唐肃宗,手里只有几百残兵,天下之大,竟没有一块立锥之地。 

 好在全国各地都在顽强抵抗,李光弼、颜真卿在河北,鲁炅在南阳,张巡在睢阳,不但遏制叛军攻势,牵制大量叛军兵力。而且,没让叛军势力进一步做大,保住了供给朝廷赋税粮草的江南。 

 占据长安的叛军,也立刻进入搜刮财富、花天酒地的享乐模式,没有对逃出长安的唐玄宗、唐肃宗展开追击。这就让得到朔方镇兵马、跑到灵武匆忙继位的唐肃宗,赢得了可以绝地反击的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