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大明朝廷从江南收取的两千万不是稻米,不是白银,而是江南所产的丝绸和布匹。只要棉花和蚕丝足够,两三千万匹棉布和绢帛对江南而言,根本不算什么......这就是工场手工业对农业的碾压了!
而在“剥削江南”的同时,崇祯皇帝又废漕改海,弃漕保淮。这两项政策,可以说是极大的促进了东南的生产。
废漕改海之后,原本被抑制的江海运输一下子蓬**来,长江上的沙船直接就能在近海航行啦!北起辽东朝鲜,南至两广安南,都被沿海运输串联起来,俱为一体矣!
而弃漕保淮之法,又给东南添了数以千万亩计的良田,大大缓解了“人蚕争食、人棉争田”的局面,所以江南的棉花、桑蚕的供应量随之大增。
所以在崇祯皇帝一下江南之后,江南绅商的财力,不仅没有被削弱,还稍微有点增强了。
另外,由于崇祯皇帝保留了南京户部,也没有在南直隶推行“大府制”,所以也没让东南士大夫的特权受到太大的削弱。
在如今金陵城这里,只要有个秀才功名在身,就算入了圈,就有资格通过交游士林,和那些所谓的东林后继、江南才俊交上朋友,成为一党。有了他们的庇护,哪怕入不了官场也考不上举人,也能为绅为商,富甲一方!
但是随着明军在漠北、燕山、辽西三路大捷的消息传来,金陵才子们的好日子还能长久吗?
大明天兵在长城外面连连告捷,不仅会抬高朝廷的权威,而且还会掏空因为“剥削江南”而稍微宽裕一点的太仓库......
有了权威而无余财的大明皇帝,会不会想着再下江南?
走在金陵街头的才子们一想到这事儿,这心情就这么也畅快不起来了!
几匹健马如风一般的从街市上面掠过,马背上的骑士都是六百里加急传骑的打扮,进了南京城也没怎么放慢马速,一边跑还一边在马背上嚷嚷:“加急军报!诸人回避!”
加急军报啊!一定是什么地方又闹了贼吧?
这几年天下各处都多灾多难的,江南这边比起中州、西北那是好多了。但是也时常发个大水,闹个旱灾......闹得严重了,也有好汉揭竿而起,闹上一场!崇祯初年的时候,福建就大闹过一次,场面一点不比陕西的那个什么闯贼来的小!
这回该不是又哪儿出了大贼头了吧?
街面上的行人哪里敢拦着?纷纷跌跌撞撞的走避,然后目送着健马向南京守备衙门的方向飞奔而去。
......
南京守备衙门就在南京紫禁城外,原属于中军都督府的衙署里面,南京守备勋贵张之极和南京同守备太监庞天寿,还有参赞机务的南京兵部尚书朱燮元,都在这里设了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