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崇祯皇帝的想法和昂撒也不完全一样,昂撒的殖民扩张路线是重商重利,打头阵的是商人,朝廷的投入相对较少。
所以欧陆诸国,可以不顾国内战争仍然在进行,就开启了海外殖民运动。
比如现在已经溜达到大明帝国家门口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就在和西班牙帝国打一场八十年战争,因为之前的荷兰属于西班牙帝国,所以这场八十年战争实际上就是一场内战。
但是荷兰人并没有等到独立战争胜利才出海去闯世界,西班牙帝国同样也没有在同荷兰打仗的时候放弃帝国的殖民事业。
这是因为眼下的欧洲殖民运动的商业成分比较高,而且在海外遇到的敌人大多很弱,不需要倾举国之力去海外打仗。
另外,对于商业殖民集团而言,国家内部的激烈冲突(有时候不一定是内战),也有利于他们得到低成本的雇佣军和开拓民。要真的国泰民安的,上哪儿雇人出海去?
而崇祯的经济账算得没有他们那么精,他的殖民思想大体上是封建化的。
崇祯皇帝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把汉人们封到海外去圈地。
所以崇祯皇帝得远交近攻,同时还得建立一支可以有力支援海外殖民任务的海军。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借鉴了一些昂撒的办法,比如以商市为办海军的基础。
海军总是离不开海上活动的,特别是在17世纪,几乎没有一个不出海的国家能办好海军的。
而以土地和人民为基础的国家,要控制海上力量,就必须开关通商,同时扶植大型港口城市。
因为大型港口城市,一定会发展出先进的造船业,也会成为一个各国水手和航海家的聚集之地。
所以在崇祯皇帝的盘算当中,搞海外殖民的前提是有大海军,而办大海军的前提则是开关建商市。
在他的计划当中,他的帝国要重点发展天津、上海、福州、香山岛等四大海港都市。
而在这四大海港当中,又要以上海和香山岛两处商都为最大!
一定是可以得到重点发展的。
长三角,珠三角,提前就可以得到发展了!
实际上,大明现在是开海的,崇祯皇帝根本没有搞什么“闭关锁国”。
说白了,某些人就是喜欢把满清的屈辱转移到汉人头上,让汉人去共情满清,是国耻教育的出发点。
汉人对满清丢失的土地和签订的条约感到心酸屈辱,就像希腊人对奥斯曼帝国签订的条约丢失的领土感到心酸屈辱一样可笑。
对汉人来说,满清末年不仅不屈辱,反而一直在扩张,汉人闯关东偷了满人的家,把东北正式纳入汉地。
走西口,让河套地区重新汉化。
晋商势力遍及整个远东,漠北经济被晋商控制。
徐树铮占领外蒙,要不是后来苏俄干涉外蒙独立,漠北今天也成汉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