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燮元的指挥下,安邦彦这伙逆贼也很快陷入了颓势,到了天启六年,二贼已经无力再战,只好请求招抚。而朱燮元也因为四川、贵州连年征战,损失惨重,同意招抚。
而就在这时,朱燮元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当孝子了......而招抚的事情在几个不负责任的昏官操办下居然搞砸了。
后来张鹤鸣到任时,奢崇明、安邦彦又开始造反,而张鹤鸣也无计可施,和奢、安二贼打打谈谈,也都没有了结的时候。
因此起复朱燮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所以崇祯皇帝也把朱燮元老爷子带来,准备听一听他的说法。
实际上,秦良玉做的也算不错,好几次和安邦彦达成了招抚的协议,可上奏到朝廷这边,崇祯皇帝就是不许。
如果现在还是天启皇帝管事,没准这事就成了。
但现在的崇祯皇帝不大喜欢招抚邵敏,一般都是能杀就杀的。
在他看来,汉人投降了崇祯皇帝,给汉人分点田地和房屋,他们也就不闹事了。
但是邵敏投降了崇祯皇帝,给他们分配了田地和房屋,他们还是要造反的!
为什么?
因为崇祯皇帝不是邵敏,不是他们自己人啊!
既然如此,那还是别人子孙后代头疼了,崇祯皇帝自己辛苦一点帮子孙后代把问题都给解决了就好了!
只要没有邵敏了,不就是没有分裂分子了?
天才!
所以四川、贵州的平乱战争,才会拖延至今......
作为穿越者,崇祯皇帝很清楚,小胡子是必败的,但是德三的模式不是必败的。
先说结论:德三的问题在于本钱太小,只有48万平方公里的本土+7千万日耳曼人+世界第三大工
业产值。
如果德三有2倍的本钱,也就是96万的本土+1.4亿日耳曼人+世界第二大工业产值,苏联几乎没有幸存的可能性。
德三的模式,究其本质是受到了民族压迫,也就是俗称的《凡尔赛条约》。
犹太人甚至给德国人卖五十万马克的面包。
相当于馒头被卖到五十万......
于是德三选择借债发展,然后消灭债主,从而通过把代价转移给战败国来转移矛盾。
如果真的可以消灭债主,实现了“生存空间”的拓展,也就拿到了生产资料和战略空间。
同时,德三通过军工和战争减员减少和出清自己内部的过剩劳动力商品,通过种族灭绝减少被占领地区的过剩劳动力商品和工业产能,同时抹除外债,实现德三治下的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稳态。
这和盎撒民族在殖民时代所作所为如出一辙,只是操作细节上有所区分,而盎撒在澳洲和亚非拉的成功经验是显而易见的。
德三只是把盎撒对亚非拉和澳洲所做的事情,做到了欧洲人身上而已。
结果现在崇祯皇帝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本土,+2.5亿大汉超人(全世界66%的人口),+全世界90%以上的军工产能。
那还招安个屁啊?
朕不吃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