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一个满清贵族发问道,“那谁排在第一排呢?”
是啊,按照豪格的战法,谁在第一排谁倒霉!
豪格笑了笑:“当然是轮流上了,不过你们可以放心,本汗是不会亏待这些个顶在最前面的勇士的!等打下汉城,让他们先抢一天,然后别人再进去抢!”
满清贵族们点点头没话说了,这条件还行,高风险高收益嘛!而且各个旗都出人,损失共担,非常合理。
大汗还是比较公道的!
豪格看了看众人,又道:“如果没有什么异议,那么本汗就开始安排各个旗要负责进攻的地段了!”
......
崇祯皇帝一直认为,汉人是最理想的兵源。
哪怕是在委座的微操下,打鬼子的时候汉人的战斗意志已经逆天了,战斗伤亡380万人,被俘投降13万人,比例接近30:1,是二战主要参战国里最高的。
委座那里经常溃败是真的,因为委座的指挥组织能力太拉胯,但抗战中绝对不是内战那种动不动投降的部队,日本鬼子亲口承认委座那里的绞肉是真的难缠,纵使弹尽粮绝已经不能对鬼子造成有效杀伤也死不投降,就是不停的纠缠鬼子用命迟滞鬼子,所以抗战几场大会战持续时间都特久,淞沪3个月,武汉4个月。
而崇祯皇帝,虽然四处出售汉人的文物,但肯定是比委座要拟人的。
至少没有拖欠军饷和让士兵挨饿,也不怎么微操坑害下面的士兵。
故而在崇祯皇帝这里,不论是中央军还是整编明军,普遍都能做到在绝境下死战不退,几乎没有人投降。
所以崇祯皇帝给杨镐的圣旨就是:多用整编明军,具体情况由你把控。
故而驻守北汉山的就是精锐的整编明军,牢牢的控制着北汉山,已经多次打退满清的进攻了。
等到时间到了接近中午的时候,就在汉城西变,汉江边上的平原上,明清再次展开交战。
两路组织度完好,装备也堪称精良的大军,在各自军旗的引领下,相向而行,越走越近。
由于汉城以西的这片平原算不得太开阔,其间还分布着不少村庄、房舍、田埂,有些地方还比较泥泞,不是非常适合骑兵作战,再加上明军的火力并不弱,所以双方都没有一开始都没把骑兵亮出来,只是派出了步兵组成纵队,快速进入战场。。
无论是明军还是八旗兵,现在都没有取消长枪这个兵种。
只是明军这边的火枪兵数量很多,其中的整编明军还是接受过散兵和掷弹兵训练的精锐老兵,要比那些拿着火枪上战场的蒙古炮灰强的多了。
而且所有的明军的火枪兵,无论是散兵还是列兵,都配备了刺刀。
而满清那里就比较穷了,能够给蒙古炮灰们配上火枪就不错了,还指望给他们发刺刀?
最多能够给他们发一点腰刀用于近战肉搏。
双方的步兵都没有取消盔甲,满清这边依旧是经典的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色棉甲(内装铁片)加枪盔。
而明军则是身穿加黑色甲胄,形成了一片黑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