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京城。
内阁首辅黄立极接过杨镐的奏章,顿时有些激动,这是开疆拓土啊!
崇祯皇帝现在虽然收复了不少汉人的地盘,但是这些地盘早就是华夏基本盘,算不得开疆拓土,只能算是收复故土。
而撤朝鲜藩国,设立行省郡县,那可就是实实在在的开疆拓土了!
从今往后,大明朝鲜,永为一体,再不分离了。
这个功劳,是会被世世代代牢牢记住的。
而朝鲜总督杨镐还提出了一个方案,即,从朝鲜的李氏宗女当中,选出一个嫁给崇祯皇帝,让她的爵位以后由儿子嗣位,可改称韩王,镇守汉城。走“先分封,后推恩”的办法。反正这韩王也没有军权,没法抗拒推恩令。只会像刘备的祖宗一样,几代人就成平民了。
“亨九,你以为如何?”内阁首辅黄立极将奏章交给洪承畴。
“是个不错的办法。”洪承畴摸着自己的下巴:“用王朝联姻的办法吞并朝鲜,是个好主意。
只是,只有一个朝鲜王,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我看,最好请杨公多选几个朝鲜宗女,让陛下选两个娶了,这样直接将朝鲜从中间分开。
我的计划是,一个陛下的子嗣出任朝鲜王,首都在平壤。
一个陛下的子嗣出任韩王,首都在汉城。
另外,鸭绿江一线的土地,要划给辽镇管辖,保证我军随时都能海陆并进,登陆朝鲜。
如此让汉城和平壤互相制约,外部还有辽镇的兵马可以随时进场,这样一来,朝鲜就永远也别想分裂出去了!”
内阁首辅黄立极看了洪承畴一眼,不由得感慨,还是这家伙够狠啊。
杨镐和他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大善人!
“有点道理,那么就把你的意见写成三份,一份留存,一份交给陛下批示,一份交给杨公,请他酌情物色人选。”
......
大明,汉城。
此刻的朝鲜大臣看上去相当欢快,一点都不悲伤。
原因也不复杂,刚刚杨镐向他们宣布,以后他们就是大明的大臣了,待遇方面,完全和大明的大臣同步!
只是这一点,就让无数朝鲜大臣喜上眉梢。
没办法,朝鲜的俸禄标准是很低的,他们官爵最大的大君拿得当然是全朝鲜最高的俸禄,年入是米一百石,布三十二匹。
如果全部折成白米,就是一百一十三石。不过朝鲜的一石比大明的一石更多一些,一百一十三朝鲜石相当于大明的二百石左右。不过这二百石不是白米,而中米、糙米搭配着给的。
另外,朝鲜官员们还能得到职田,大君大约可以得到二百二十结(六七千亩)的职田。不过这些职田并不是完全归大君所有或支配,而是仅仅可以按照一结四斗的标准收取田租,也就是相当于八十八明石的米,加上之前的二百明石,一年的收入还不到三百石。
这可是“大君”的标准,不是一般的朝鲜大臣能拿到的。
这帮朝鲜官员当然知道大明的官员都是“高薪”,而他们这里,大君才只有一年约莫三百明石的收入,折合成银元估计还没有三百,一个月也就二十几两银子。
这个收入搁在如今的大明,在崇祯皇帝大力加薪之后,差不多就是大明八品官的标准收入而已。
这可是真,朝鲜的大君,在大明的待遇就是八品官。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比较穷的朝鲜大臣,自然是很难有什么雄心壮志了!
在崇祯皇帝的政策下,所有朝鲜官员只要没有投降满清,一律都转为大明的官员,不过要重新确定品级和职位,至于俸禄,当然和同级的大明官员一样。
如今新大明所定的官员俸禄还是比较优厚的,所以转为大明官员之后,收入应该可以增加几倍乃至几十倍。
这么疯狂的加薪,瞬间就让一众朝鲜官员知道大明有多好了,这明朝合并,合并的实在有点晚啊!
......
“好消息,好消息,明朝合并了,以后就撤朝鲜藩国,设朝鲜行省了!”
在朝鲜壮丁聚居的营地当中,突然同时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