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时,明军的重骑兵,亦排着密集的队形,从战场的北端,从北向南,沿着一条斜线,发起了冲锋!
不过半刻钟的时间,这支铁骑,便如飓风一般,从战场穿插而过,截断了反贼的东西与南北的联系。
这意味着,邪教教徒不仅仅被分割在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战场上,更意味着,他们的前后左右,再也无法互相呼应,陷入了任人宰割的局面。
无数邪教教徒绝望的发现,他们彻底败了,而且,败的一塌涂地!
现在他们的前后左右,到处都是汉人的精兵,因为附近的明军在源源不断赶来增援。
更要命的是,随着无数邪教教徒的逃跑,在战场上的其他邪教教徒,便陷入了最终的绝望之中。
而明军根本就没有给他们思考和冷静的时间,用轻骑兵去追杀那些逃跑的邪教教徒,而重骑兵则带着汉人步兵再次冲锋!
这一次,孙传庭选择的目标,是他观察了全场后,发现的还在抵抗的,最脆弱、最疲惫的一支邪教教徒。
这亦是古今中外,无数名将统帅,都会做出的选择——柿子,永远要挑软的捏。
因为这种溃兵,是我方最好的友军。
他们会将失败的情绪,传染给他们的友军。
他们会把混乱与绝望,传播给他们认识的每一个人!
这也是崇祯皇帝极力强调野战用志愿兵,而不能随便抓壮丁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是汉人不缺人力,用志愿兵就足够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一方面也是壮丁就很容易和这些溃兵一样崩溃,反过来影响明军的战斗力。
善于利用敌人,比用好友军,更有利于作战!
而那支邪教教徒,也不负众望的在明军进攻发起后,立刻崩溃,旋即逃奔。
于是,战斗,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明军只需要追着这支溃兵,一路攻击向前就可以了。
就这样一路砍杀,明军足足追杀了三天三夜,这才结束了追击。
数不清的邪教教徒,直接被明军就地斩首!
左宗棠当年办事不利,以至于有了汉人覆灭的危险。
崇祯皇帝充分吸取了左宗棠办事不利的教训,准备一劳永逸的帮汉人解决这个威胁。
他对于邪教教徒的办法就是,在野外抓到,就在野外斩首!
在厕所抓到,就在厕所砍头!
总之,深入多杀为上,犁庭扫穴有功!
胡无人,汉道昌!
左宗棠既然已经证明过仁慈是无用的,那么崇祯皇帝也有一道自制的小菜!
孙传庭在这方面和崇祯皇帝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充分理会并学习了崇祯皇帝的精神,对明军的要求就是多杀邪教教徒才是有功。
如果那支明军出现了邪教教徒的俘虏,那么带队的军官就要被追责。
如果俘虏太多,后果会非常严重,军官甚至可能会被一撸到底,包括但不限于上崇祯皇帝的军事法庭。
在崇祯皇帝看来,忠诚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忠诚。
留下一部分邪教教徒固然可以洗白崇祯皇帝的名声,但是对于汉人来说一定是有害的。
在自己的名声和汉人的未来之间,崇祯皇帝既然只能保住一个,就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反正他打赢了,自有汉人为他辩经!
邪教教徒既然已经对汉人亮起了刀子,那么仁慈就是一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