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抽奖 作品

第一百四十四章 良心大大滴坏了

 就在多铎被崇祯皇帝抓起来严刑拷打的时候,多尔衮还在忙着带兵进攻遵化城。

 当然,多尔衮指挥的,就全部都是送死的蒙古炮灰了。

 天又亮了,到了蒙古炮灰们送死的时候。

 一群可怜而又绝望的蒙古炮灰们,再次开始推着楯车开始了填护城河的工程。

 不得不说,虽然是对手,但是多尔衮对于崇祯皇帝会恶心人这件事,还是有了充分的认知。

 凭借廉价的农民工,阎应元把遵化城的护城河,修的实在是太宽,太深了。

 这几天已经填进去上万的蒙古炮灰了,才勉强填上一半的护城河。

 对付这种把人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的对手,多尔衮也没辙,只能硬拼。

 遵化城要是不打下来,满蒙联军的退路就一直有很大的威胁,这个钉子必须给拔了。

 就在多尔衮感慨的时候,蒙古炮灰们再次开始了进攻,推着楯车到了护城河边,就开始填护城河。

 然而城头上的明军也不是吃素的,纷纷拿出神州初级火枪在城墙上点名。

 随着蒙古炮灰的不断逼近,城头上的明军射击的准头也越来越高,几乎每前进一步,蒙古炮灰们都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生命。

 看到这一幕,多尔衮气的脸都红温了,崇祯皇帝到底给这些明军发了多少军饷?以至于他们这么拼命?

 实际上,城头上的都是明军的火枪部队,基层明军的月薪高达一两半,一两菜金,一石养家粮,每个月总收入三两半白银,折合民国时期的二十一块大洋(民国一石粮食=6块大洋,明末一石粮食=一两白银),可以给自己的家庭花二两半,折合十五块大洋。

 这是极高的军饷,要知道,校长的教导总队士兵的军饷待遇相对其他军队优越,每月11元,另有4元5角的伙食费。与其他中国部队相比,教导总队因为没有克扣的薪酬水平更具优势。

 哪怕是校长的中央军,基层士兵也就是每个月十块大洋,在各种克扣之后,有四五块大洋就差不多了。

 而城头的明军火枪部队,军饷待遇方面还在教导总队之上。

 他们每个月七百发保底的实弹射击,也充分保证了战斗力和训练水平。

 他们实际上,就是武器装备落后,但训练更好的教导总队。

 教导总队的战斗力,自然不用多说,顶着倭寇的制空权,制海权,坦克等重武器,硬是和倭寇打出了一比一的战损比。

 而如今遵化的明军,还有崇祯皇帝的战争补贴(双倍军饷),收入要更上一层楼,自然也有和蒙古炮灰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但城外的蒙古炮灰,也不是二战时期的倭寇,他们的战斗力,要差的多。

 承受了一千多伤亡后,这些蒙古炮灰再次崩溃了,哭喊着向后逃去。

 多尔衮黑着脸,让八旗兵去把那些蒙古炮灰抓回来重新整编,又让另外一队蒙古炮灰上去进攻。

 至于刚刚倒下的蒙古炮灰尸体,直接用来填护城河!

 其他蒙古炮灰都格外畏惧明军的火枪,但是他们更害怕八旗兵的屠刀。